分享

领你读《那时候》|听俞老师讲“那时候”的故事

 稻读公社 2020-09-22

领读者:灵枢

音乐配音:晓鸣、大旺旺

录音提供:音画诗

文 | 叶菁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细雨绵绵,岁月静好。我们相聚在一起,听俞白桦老师讲“那时候”的故事。每个人的心中都珍藏着最珍贵的“那时候”,如大浪淘沙,沉者为金,留下的都是抹不去的回忆。或快乐或悲伤,或成功或磨难,都深深留存于我们的记忆深处……

俞白桦老师为文,不急不躁,朴实平淡,一桩桩一件件,徐徐道来。正如俞老师自己所说的“我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精彩离奇的情节,只是拉家常式的聊天”。他用心用情真实地记录了他的童年和青春,他的欢笑、迷惘、追求,他的情感世界。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们一起穿越到了上世纪的中下叶。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温饱问题尚且没有解决,何谈有余钱来替孩子们买玩具。但是孩子们却远远比现在的孩子快乐得多,也有着更强大的动手能力。玩具没有,那简单呀,自己动手制作就是了。各种玩具都可以信手拈来,如绳子,自己会千方百计地找来材料制作,稻草、棉纱、布条都可以。玩法也是多种多样,单人,双人,多人都行,在自编自创的游戏中收获了快乐和友谊。“踢毽子”、“跳房子”、“绷线绷”、“滚铁环”、“打陀螺”、“挑棒棒”……游戏节目是如此丰富,而游戏所需要的道具基本全是自己动手制作。记得小时候我也曾制作过好几个漂亮的毽子。找一枚中间有方孔的旧铜钱,当时好像随手就可以找到,把布也剪成圆形,按铜钱的形状缝制好,把铜钱塞入其中。再找一根也是当时可以随手找到的鹅毛管子,剪下最粗的一段,长短大约一寸左右,把鹅毛管子的一头剪开,平均分成几片,大约是两三片吧,弯成九十度直角,用线缝在铜钱的中间固定住,另一头就可以插上漂亮的公鸡尾巴毛了。为了让自己的毽子能在小伙伴中出彩,我还生生拔过我家大公鸡的流光溢彩的尾巴毛。硬生生地把羽毛从身体中分离,当时它一定是疼坏了吧!这样在玩中学,学中玩,居然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钉纽扣和缝补不小心扯破的衣裤破洞。哪像现在的孩子,十几二十几的年龄了,掉个纽扣就束手无策了。

俞白桦老师细腻而深情地述说着他的从幼年到青年的故事,他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他追求过的理想,住过的房子,甚至他工作过的车间,无一不是美好的回忆。其实俞老师从幼年走向青年的历程,也正是新中国由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昌盛的改天换地时期。期间经历了大跃进、反右倾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及后期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中国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随着政治潮流起起伏伏。但无论生活给了作者多少磨难挫折,他都能甘之如饴,于平淡中找到乐趣。吹笛画画,看书写诗,一个精神上如此富裕之人又怎会抱怨生活的枯燥无味呢。

那时候的爱好、学习、工作尽管有许多遗憾之处,但记忆深处留下的更多是美好。俞老师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心细如发,半个多世纪前的成绩报告单、毕业证书、奖状、毕业照,他都分门别类,完好地保存着,这是多么珍贵的资料啊!让我们这些后辈不仅仅能通过他的娓娓述说了解他生活工作的那个年代,更可以有图片的直观印象,如印有毛主席头像的奖状,如信纸的上面印有×××革命委员会,都是那个时代鲜明的印迹。

感谢俞老师用笔用相片带领我们走入那个年代,记录他的多彩青春和慈溪这座移民小城的变迁。花开花落年复一年,潮起潮落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世事变幻,唯有文字记录下永恒。致我们每个人心中永远的“那时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