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和信仰是一剂良药——读胡赛尼《灿烂千阳》有感

 稻读公社 2020-09-22


《灿烂千阳》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出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是一位美国医师与畅销书作家,也是2006年联合国首届人道主义奖得主。胡赛尼的父亲是一名外交官,母亲是喀布尔女子学校的教师。1970年,全家随父亲外派到伊朗的德黑兰,在1973年,全家又搬回喀布尔。同年,他母亲生下了最小的弟弟,这一年是阿富汗政权维持稳定的最后一年。之后政变与外侵不断,也结束了胡赛尼在阿富汗美好的童年。胡塞尼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他“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

去年春节期间,我手捧《灿烂千阳》,读完三章后,就在心底感慨,好久没有遇见这么好看的小说了,于是,乘着放假,有大把的可供自己随意支配的闲暇,四天时间,我恍若远离了中华大地,已置身于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四天时间,一字不漏地读完了《灿烂千阳》,还对许多句子画下了线条,以便闲时可以做读书摘记。

《灿烂千阳》的内容简介是这样描述的:私生女玛丽雅姆的童年在十五岁时一去不复返,母亲自杀,定期探访的父亲也仿佛陌路。她成为了喀布尔市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阴影下。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和恋人,亦被迫嫁给拉希德。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他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骗局终有被揭穿的一天……她们将做出如何的选择?她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书中的两位女性玛丽雅姆和莱拉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而故事的起起落落也始终围绕着这两位女性而展开。

于玛丽雅姆,我充满怜惜。她是一个“哈拉米”,即私生子。她是扎里勒醉酒后与女佣娜娜结合后的产物。扎里勒是赫拉人脉最广的人之一,是市长和省长的朋友,他拥有电影院、好几处地产、三家地毯商店、一家服装店,家里还有一个厨师、一个司机、三个佣人。阿富汗是个实行一夫多妻制的国度,当然富裕的扎里勒在家里还有3个妻子,3个儿子和几个女儿。

玛丽雅姆和母亲娜娜被安置于一个偏僻简陋的处所,对玛丽雅姆而言,“每个星期四总有那么一两个小时,当扎里勒带着微笑、礼物和亲昵来看望她的时候,玛丽雅姆感到自己也能拥有生活所能给予的美好与慷慨。因为这个,玛丽雅姆爱扎里勒。”

那天,当玛丽雅姆满怀热望和憧憬之心独自一人去城里找父亲时,父亲却将他拒之门外,第二天当司机强行把她塞进汽车送回原处时。“坐在后座的她一路上颠簸,哭个不停。她流下的是悲哀的眼泪,是愤怒的眼泪,是梦想破灭的眼泪。但更是深深的、深深的屈辱的眼泪;她曾经那样思念扎里勒,为穿什么衣服烦恼,为那条不相称的头巾烦恼,一路走到这里,拒绝离开,像流浪狗般露宿街头,现在才明白这一切有多么愚蠢。她也为自己曾经对母亲严厉的眼神、哭肿的双眼不理不闻而惭愧。”

但为时已晚,当她回到家里,母亲娜娜已经自尽,那年,玛丽雅姆十五岁。灾难也就此拉开序幕,玛丽雅姆被扎里勒接回新家后没几天,扎里勒的几位妻子就迫不急待地为她物色了一个丈夫,亡妻失子、性情暴戾的中年男人拉希德。

“玛丽雅姆要容忍他和她说话的这种语气,承受他的指责、嘲弄和辱骂,忍受他把她当作一只家猫似的、视若无睹地从她身边走过,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经过了四年的婚姻生活后,玛丽雅姆清楚地看到一个心存恐惧的女人的忍耐度有多么大。玛丽雅姆是一个心怀恐惧的女人。她害怕他反复无常的心情和爆烈的脾气,她也害怕他的专横,甚至平时买点油盐酱醋也会惹他发火,一次又一次地招来他的耳光和拳打脚踢……他的手使劲捏住她的下巴。他插了两根手指在她嘴里,将她的嘴巴撬开,然后把那几块冷冰冰的、坚硬的石块塞进去。玛丽雅姆挣扎着,不断求饶,但他只顾把石头塞进去,脸上露出狰狞的笑……留下玛丽雅姆在那儿吐出石块、血,还有两个被咬碎的臼齿的碎块。”

读着这样的文字,让人心惊肉跳。也很震惊,这是21世纪的阿富汗,其实游于文字表面,震惊和恐惧也只是一时的,离开小说,回归日常生活,我无法深刻地体会阿富汗女性的苦难生活,但是,不管怎样,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感染于字里行间传递出的主人公自我救赎的毅力,并深深体会出爱和信仰是她们灵魂的一部分。同时,使我不由自主地感激并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我可以自由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快乐而充实地活在当下。

而她们却不能,政治环境的限制,宗教习俗的控制,她们不被允许出门,如若出门必须有男人陪伴,同时还要把自己裹得跟大粽子一样严丝合缝。如果女人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容貌展露出来,让外人看见,那她不光要接受塔利班的严惩,还要受到伊斯兰教永生永世的诅咒,这种抛头露面,不知羞耻的女人死后不被允许上天堂……玛丽雅姆和莱拉相互帮助,相互安慰,相互鼓励,她们忍着失去至亲之痛和至爱之痛,在拉希德的统治之下,战战兢兢地生活着,每一次的反抗与逃跑,都换来一次比一次更狠的毒打。

在最后一次生死搏斗中,玛丽雅姆看懂了拉希德的眼神,他想杀了自己和莱拉。这一次,她没有再忍耐,而是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把铁锹砸了下去,她第一次决定了自己生活的轨迹。

玛丽雅姆决定自首,拒绝逃跑,她对莱拉说道:“对我来说,这里就是终点。我已经无欲无求。我小时候所渴望的一切,你们都已经给了我。你和你的两个孩子已经让我感到如此幸福。没关系的,亲爱的莱拉,没关系的。别难过。”

明尼阿波利斯星坛报对《灿烂千阳》曾有过这样的评价:继超级畅销的《追风筝的人》之后,卡勒德·胡赛尼在《灿烂千阳》中通过两位女性的视角,精心讲述了一个关于他的祖国的故事……阿富汗的兴衰对于略知国际新闻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但是通过小说的渲染,这一切以全新的方式震撼着我们。它迫使我们思考:如果注定要面对惨淡的人生,我们将何去何从?

其实,人活于世,或许很多人不一定会陷于惨淡的人生,但是究其一生,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经济上的、精神方面的、工作上的、琐碎家事方面的等等,所以我们都需要爱和信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