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落尚风雅,文心兹可鉴|读胡坚《文化的力量》

 稻读公社 2020-09-22

文化是时代的主题。人类的发展史,说到底就是一部文化发展史。文化传承民族的传统,改变世界的模样,陶冶大众的情操,增加社会的财富,推动经济的发展,创造全人类的幸福。

——《文化的力量》

书讯——

《文化的力量》

作者:胡 坚

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书号:ISNB 978-7-213-09654-9

版次:2020年3月第1版

定价:60元

字数:313千字

笔落尚风雅

      文心兹可鉴

——《文化的力量》读书札记

  文/邑人

拿到这本《文化的力量》是在一个雨天,庚子年的暮春即将过去,摧枯拉朽的疫情给现代社会和人类家园带来无法估量的灾难,我们正在经历这一切,也见证着这段当代史。我们无论在疾病中抱团抗争,还是相继萌发对于人类遭受苦难的反思,都离不开以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为背景的文化谱系,它根植于有形,也潜伏于无形,它是时空过去式的总和,更是当下及未来需要不断厘清的内心追问。

本书的作者较长时间供职于党委宣传部门,因此接触到的文化范畴的工作也是大量的,在一般人看来即便自己再有兴趣,一旦成为工作便会日渐淡然,直至索然无味。可这种现象和规律似乎在作者胡坚身上并不显著,他非但没有因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对工作的敬业程度,还在去职以后继续投入、关注并热爱文化研究工作,短短三四年就出版了三册“力量”系列丛书,让很多以为官员只会夸夸其谈的人大跌眼镜。我想,从中起码有三点可以学习并借鉴:一是勤于思考让人充满活力,躯体衰老并非那么可怕;二是善于总结让人拨开云雾,高质量的生活与智性检视互为作用,密不可分;三是养成优秀的专注力并持之以恒,可以让人走得更远更精彩。当然,还远不止这三点,《文化的力量》就是作者在点滴积累过程中,充分享受着自身兴趣投入的乐趣与不断遭遇挖掘人生富矿的惊喜。

既然作为力量系列丛书,先从封面设计上就体现这个“一惯性”——大方简洁明快自不必说,清灰和棕红的色块搭配产生出热情涌动,又兼具理性宏大的审美体验,加上抽象的书法元素,厚重与典雅的装帧气质呼之欲出。全书共分十个板块,133篇文字,既独立成篇,又是一个气息贯通、彼此呼应的有机体。如第一章节“思考文化有意思”,主要阐述和解决文化的概念和宏观视角的问题。我非常喜欢作者的叙述口吻和“耙疏”式的文字风格,假如可以用某种绘画手段来形容,那便是“白描”。往往给出直白定义——阐述内在的辩证关系——列举几种外延形态——指出其鲜明特征——实操中的某些路径等,仿佛考究的饭店里吃鱼,或是吃鸭,熟练的大厨一出手,便是去皮、剔骨、分段,煎炸蒸炒,一清二白,效率又高,食客们吃得也明白,旁人也看得清爽利落。这么说来,作者就好比是位一资深的高级主厨。当然,仅仅至此,还远远不够,在作者涉及的范围里,文化不单单局限于理论层面的梳理与透视,更重要的是跃出纸面、奔向自然、回归生活、拥抱社会、体悟情怀。于是,就有了第二板块“文化与大自然相融相生”里“大自然的礼物”“钱塘江,我们来了”“又一年,我们一起走过”这些用意深情的文章,他依托浙江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用文化的脚步行走钱塘江”,正因为作者有着这样一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侠骨柔情,在他眼里的钱塘江,才有了“思想之江、精神之江、生活之江、生态之江、发展之江”的诸多延伸与化身,让我们对浙江的母亲河有了更为深层多元的观照和精神向度的回望。读到这里,我忽然觉得这原本抽象的文化,充满了人性的体温,她饱含母性苦难与辉煌、神奇和富饶的形象跃然纸面,它古往今来,生生不息,在记录历时变迁的同时,更在昭示某种孕育与期望,这也正是新时代六千万浙江人彼此认同的真实写照。

在作者笔下,文化没有说教和冰冷的面孔,每篇文章都在用心用情去阐述一种生命体悟。比如文化之于乡愁,回忆他自己儿时成长的点滴,尽管时间空间已相去甚远,很多有形的事物早已消失湮灭,但通过文化留存下来的那些珍藏,永远不会消亡。相反,在快速而急剧的城市化进程中,这些东西愈发显得光彩照人,让人难以割舍,我想这应该是人的普遍情感,也是文化带给我们的神秘“力量”。作者有着神奇的现身说法并且自带“气场”的某种功效,他在写自己学生时期从事的一系列兴趣爱好的过程中,不论是文学、音乐、绘画、影视、演讲、民俗,或者与大自然的互动等等,都在由衷地传递一种声音,那就是热爱自己所拥有的生活,用积极乐观向上的姿态去锻造每一个人生片段,使之成为投入文化、拥抱文化,直到与其融为一体的“生命艺术”。是的,我从胡坚先生的这本书中,读到的不仅是知识的给养、人文的滋养和精神的涵养,更深层的是人存在意义与不断深入掘进的多维度反思,假如我们仅仅读到文字的生动与内容的宏阔,那还是单向度的,在《文化的力量》中,光看到“文化”的呈现,仅仅只是其中之一,我想,确有必要对“力量”进行重视和复读,好在作者已经对此进行了全景式的笔墨伺候:有穿越,直达南宋的优雅;看未来,瞻望城市发展前景。倘若除去部分柔性的文艺情调,其中有着很多骨架棱角分明的“干货”与“硬菜”,这得益于作者长期在省级党委部门工作,也离不开自己处处乐做“有心人”。诸如对于“杭州城市文化建设的50条建议”……,对温州、丽水、衢州、台州、慈溪、常山等城市地域性文创策划与创意的思考,无不体现着胡坚先生在推动城市建设转型升级与因地制宜中做好结合文章,独到而创新的眼光。这里面蕴藏着一位文人的“渊雅心”,更有一名官员的“使命感”,甚至亦具备一位战略家的“决断力”。可以想象,在他构思落笔时,脑海中时常会文思泉涌,不,那应该是波涛,是钱江浪潮奔涌而来。

读书亦读人。胡坚的《文化的力量》为浙江新时代文化图鉴增添了宝贵的一抹亮色,读后让人产生一种由衷的满足感,并将此不断辐射开去,使这种情绪积极地影响更多后继者为获取美好生活努力奋斗。慢慢回味,这不正是“文化”本身具有的神奇“力量”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