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篇:杭州钱塘江畔(一)

 竹翠兰馨 2021-05-06

从双流公园南站乘坐39路公交车,到达九溪站(从下一站浙大之江校区站下车正好),一下车,便看到一条宽阔的河流,那就是著名的钱塘江,江水自南而来,水波荡漾,浩浩汤汤,转向东流,水中有运输船在航行,水面上还有好几只海鸥在飞翔。向东看去,远远的一座大桥横跨在江面上;向南看去,水面更显宽阔,远处也有一座大桥横跨在江面上,在靠西端处还有两个高大的红色拱圈。

钱塘江古称浙江,又名折江、罗刹江,因形似“之”字,又叫之江,沿江公路便称为之江路。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千米。自源头起,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钱塘江大桥

我沿着江北岸边向东走,江边是半人多高的水泥筑的护堤;之江路中间的隔离带内生长着香樟树,有的分杈很多,看上去极为茂盛;北边是连绵的山,山上植被繁茂;江南岸高楼林立。远远地看到一列货运列车由北面驶来,慢慢地驶过了大桥。

走了十多分钟,前面转弯处翠绿的山上一座巍峨的高塔映入眼帘,非常壮观,等会儿一定上去看看。江堤上面有很多的宣传语,如“打造名城名湖名江名山世界级景观长廊”,还画着一些图画,写着介绍,有西湖景观,如“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等,也有其他地方的景观,如“满陇桂雨”等。还有一处介绍的是“江潮”,也就是钱塘江潮,我虽然没有亲见,但在电视上多次看过直播,感到确实是很有气势的。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早在唐宋时期已经盛行。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钱塘江潮水最大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蔚为壮观,让人有一种惊心动魄之感。此时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争睹奇景。潮头初临时,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伴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响声渐强,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便奔到眼前,耸起一道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势如万马奔腾。余亚飞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观赏钱塘秋潮有三个最佳位置: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最佳点,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第二个观潮佳点是盐官镇东8千米的八堡,可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第三个观潮佳点是盐官镇西12千米的老盐仓,可欣赏到“返头潮”。

经过半个多小时,我终于来到了大桥近处。这时观看这座大桥更显出其高大雄伟壮观。这是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钢铁大桥,上层为公路桥,车辆来往不断,下层是铁路桥。江水中十五座高大的桥墩支撑着桥体。正在此时,忽然传来了一阵隆隆的响声,一列绿色普通客运列车驶过了大桥。过了几分钟,从南边又驶来一列绿色列车,比刚才那列稍矮些,像一条绿色长龙,速度不是很快,难道还有动车通过这座大桥?我有点怀疑。仔细地辨认了一下,车头是子弹头形的,而且两端都有,共有16节车厢,应该是动车,没错!这座大桥就是钱塘江上最早的大桥,也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是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的。

1933年春,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的茅以升应约赴杭接受主持设计修建钱塘江大桥的重任。他以任人为贤为宗旨,把全国各地一流的建桥专家集中在一起,组成了一支精悍的建桥班底,他主持设计大桥方案非常严谨,以坚固耐用为前提,还从美学角度注重桥梁的外观造型与自然人文境观的和谐。大桥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历经三年零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总投资510万银元,于1937年9月26日横架于滚滚钱塘江之上,成为连接沪杭铁路、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大桥全长1453米,正桥长1072米,北引桥长288米,南引桥长93米,北面像是从山里钻出来的一样。上层公路桥宽9.14米,设计时速为100千米;下层为单线轨道铁路,桥宽4.88米,设计时速为120千米。大桥建成不到三个月,1937年12月,战局不利,杭州难守,眼看日军铁蹄就要踏上钱塘江大桥,进一步向南部侵略,国民党军队下令炸毁大桥。大桥炸毁的那天晚上,茅以升满腔悲愤地写下了“抗战必胜,此桥必复”8个大字。日军占领钱塘江两岸后,直到1940年才接通大桥公路部分,火车通行更是等到了1944年,而那时离日军投降已不远矣。1946年钱塘江大桥得以修复,茅以升的愿望终于实现。

在大桥北堍,矗立着茅以升全身铜像,是为了怀念这位著名的桥梁专家,同时也提醒着人们不忘钱塘江大桥的这一段惨痛的传奇历史。在浙江省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茅以升与钱塘江桥工程档案》,是由茅以升亲自捐赠的。此后,馆内又陆续收到了茅以升的女儿茅玉麟、曾参与钱塘江桥建设的李文骥工程师的女儿李希等捐赠的档案。这份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的珍贵档案,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了茅以升克服重重困难,建造钱塘江大桥的一段故事。

从大桥向东走,靠近公路边是一溜青翠的柏树,高高的,遮住了公路。东面又有一座大桥横跨在江中。到目前为止,钱塘江上已建成十座大桥,茅以升主持设计建造的这座大桥被称为钱江一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