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清末他后代如何?还是王爷吗?

 天津实诚人 2020-09-22

有清一代,若要问最受皇帝恩宠的兄弟是谁?想多数人会回答是雍正的弟弟,康熙的十三子和硕怡亲王胤祥。

胤祥,一位曾经无限接近于皇帝宝座的皇子。曾几何时,康熙对自己的这位十三子,是尤为的钟爱。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2岁的胤祥第一次跟随康熙前往盛京谒陵后,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废太子胤礽发生前,在这整整10年间,康熙只要离开京师,无论是去哪里,都会让胤祥跟随前往。

康熙对其到底有钟意?彼时,皇八子胤禩的老师何焯在给家人的信中,曾提及十三殿下为皇帝所钟爱者,前途无量。试想,胤祥的受宠,连供职于清廷的,地位不甚高的汉族文人都一清二楚。由此可见,在某段时期,康熙的确曾有意将胤祥作为后备储君来培养。

但是,不知何故,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第一次废掉太子胤礽时,曾经最有希望获得储君之位的胤祥,却成为第一个打击对象,被康熙下旨圈禁。

就这样,胤祥莫名其妙地失去了皇位的争夺权。

不过,胤祥虽失去皇位的继承权,但谁叫他眼光独到,在“九子夺嫡”时,跟对了四爷雍正皇帝,所以后来新君即位,他不但没被打压,反而是备受恩宠,其地位是与日俱增,鼎盛时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胤祥与胤禛虽非一母同胞,但其关系却要远比与胤禛一奶同胞的胤禵来得亲密许多。胤禛与胤祥早年的关系,史书虽然没有太多的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兄弟俩是亲密无间的。胤祥去世时,雍正在祭文中曾提到胤祥的算学是由他亲自教授,“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同时,每逢塞外扈从时,胤祥与胤禛二人也是“形影不离”。而当康熙出巡只带他们其中一个扈从时,即使短暂分别,两兄弟也会诗书往还。

正是胤祥与胤禛有着这般亲密无间的关系,再加上雍正初即位时,只有胤祥这位兄弟坚定不移的站在自己的身边,实心实意的为自己办事,正如雍正自己所言:“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所以胤祥在雍正一朝是备受恩宠,其地位与他人不可同日而语。

胤祥在雍正朝到底有多受宠?单凭胤祥死后,雍正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就可窥知一二。要知道,这是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当然,对于雍正的宠爱,胤祥是无愧的。雍正年间,雍正之所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肃清康熙朝所遗留下来的经济、军事、赋税、刑狱等问题,这其中虽有雍正能力卓越的原因,还有胤祥尽心辅佐的原因。自雍正初年,胤祥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始,在他的勤奋理事下,康熙末年以来积存的许多弊端都得到了较为完美的解决。如胤祥在总理户部时,在他近乎冷血的追缴下,康熙末年就存在的严重亏空问题,得以得到有效的解决,随着亏空问题的解决,清朝的财政匮乏问题得到显著的缓解。

由此,正因为胤祥卓越的功绩,乾隆年间,胤祥和硕怡亲王王爵就被赋予世袭罔替的特权,成为了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

所谓“世袭罔替”,即不降爵位,世代皆可承袭其第一位获得世袭罔替特权的先祖的爵位。清代,清帝为避免重蹈前明覆辙,遂对皇室爵位实施与众不同的分封方式。彼时,清朝皇室爵位的分封方式共有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等四种形式,分十二等爵,其中辅国将军以上分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类。

一般情况下,因功封王爵者多属世袭罔替,即永不降爵,也就是俗称的“铁帽子王”,如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等。因恩封爵位者则多属世袭递降,即每世递降一等(在递降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时便不再递降)。

因胤祥获得世袭罔替的特权,所以胤祥的后代皆会继承“和硕怡亲王”王爵,都为亲王爵。

有清一代,怡亲王爵位一共传了八代,共九位怡亲王。

自胤祥后,袭怡亲王爵(不包括追封)共有九位:

怡亲王弘晓:胤祥七子。雍正八年(1730年)袭怡亲王。乾隆四十三年,薨,谥曰“僖”。

怡亲王永琅:弘晓次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袭怡亲王。嘉庆四年(1799年)薨,谥曰“恭”。

怡亲王奕勋:绵标长子。嘉庆四年(1799年)袭怡亲王。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薨,谥曰“恪”。

怡亲王载坊:奕勋长子。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袭怡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薨。

怡亲王载垣:奕勋二子。道光五年(1825年)袭怡亲王。咸丰十一年(1861年),受顾命为赞襄政务大臣,是为顾命八大臣之首。不久,因慈禧伙同恭亲王奕訢发动“祺祥政变”,谋夺顾命八大臣之权,载垣败于慈禧之手,赐自尽。黜为不入八分辅国公。

怡亲王载敦:奕格二子。同治三年(1864年),同治下诏恢复载垣怡亲王世爵,由载垣族弟载敦(胤祥曾孙,绵誉第三子奕格之子)继袭。光绪十六年,薨,谥曰“端”。

怡亲王溥静:载敦长子。光绪十七年(1891年),袭怡亲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薨。光绪二十八年七月(1902年6月),因在“义和团运动”期间,溥静与庄亲王载勋、辅国公载澜、贝勒载濂、载滢等人支持端王载漪“剿夷”的提议,被慈禧以“纵庇拳匪启衅”罪为由革爵。

怡亲王毓麒:载敦二子溥耀长子。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袭怡亲王。民国三十七年九月(1948年10月),薨。

除此,胤祥的后人还有四位被追封为怡亲王:

绵标:永琅次子。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嘉庆四年(1799年)卒。嘉庆五年(1800年),嘉庆念绵标有功,追封为怡亲王。

永福:胤祥四子宁良郡王弘晈二子。同治三年(1864年),因慈禧为稳固自身的统治,不但为怡亲王载垣平反,恢复其怡亲王世爵,还让同治下诏追封胤祥的后人永福,及永福的后人为怡亲王。

绵誉:永福四子。同治三年(1864年),与其父永福一同被追封为怡亲王。

奕格:绵誉三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袭固山贝子。咸丰八年(1858年),卒。同治三年(1864年),与其祖父永福、父亲绵誉一同被追封为怡亲王。

自乾隆之后,清朝诸帝还是严格遵守着其先祖赐予胤祥后人世袭罔替的特权的,虽怡亲王世爵被慈禧短暂剥夺过,但很快就恢复,怡亲王的传承并未中断。总的说,胤祥的后人自获得世袭罔替的特权后,怡亲王世爵一直是世代传承着,直至跟随清朝一同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