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铁帽子王有哪些特权?好使吗?

 yanghaitao886 2023-09-26 发布于内蒙古

“铁帽子王”是一种俗称,专指可以世袭罔替、永不降级的亲王、郡王宗室爵位。

在清代,一般情况下,宗室继承爵位是要降级继承的,如父亲是和硕亲王,父亲死后,儿子就要降一等继爵,即多罗郡王。

要想不降爵继承爵位,唯一的方法就是被皇帝授予世袭罔替之权,因为一旦被授予世袭罔替之权,就会永不降爵,清朝在,他的爵位就在,故而称“铁帽子”。

清朝铁帽子王有哪些特权?好使吗?

关于清代“八大铁帽子王”的说法,是在乾隆时期才形成的,并非入关就有。

八王得以入世袭罔替之列,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曲折历史。

1636年,皇太极登基称帝,建国“大清”,正式颁行封爵制度,初步形成宗室十二等爵。当时,这时的清朝并没有明确这些宗室爵位可以世袭罔替。直到乾隆四 十三年(1778年),借为睿亲王多尔衮平反之机,乾隆皇帝恢复诸王最初封号,并将爵位世袭罔替的制度明确颁行。

自乾隆时期,清朝正式颁布爵位世袭罔替的制度后,终清一代,清朝共有12位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和庆亲王。

清朝铁帽子王有哪些特权?好使吗?

其中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这八家铁帽子王皆是功封王。他们的先祖都是清朝的开国宗室功臣,为清朝的开国及入关立下赫赫功绩,如第一任礼亲王代善、第一任睿亲王多尔衮。因为他们勋劳卓著,所以王爵世袭,永传万代。

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和庆亲王,这四家铁帽子王皆是恩封王。他们的先祖皆因与当朝统治者关系密切,对当朝贡献极大,故而允世袭罔替,如第一任怡亲王胤祥,他因与雍正关系密切,且在雍正朝颇有功绩,有拥立之功,故而允世袭罔替。

当然,说是“铁帽子王”,其实铁帽子并不铁。历史上“铁帽子王” 自身因罪被夺爵或是赐死的例子是屡见不鲜。

如礼亲王昭梿,他就因妄自尊大、目无君上、凌辱大臣被嘉庆革去王爵,押入宗人府圈禁,其爵位由昭梿堂兄麟趾继承。

再如同治年间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与慈禧争权失败,被慈禧赐自尽,其世袭的亲王王爵也被削为世袭“不入八分辅国 公”,两年后才重新恢复为世袭亲王。

总的说,“铁帽子王”也不是“免死金 牌”,一旦惹怒当朝统治者,“铁帽子”的头衔也保不住他被制裁的命运。

清朝铁帽子王有哪些特权?好使吗?

相对于一般亲王,清代“铁帽子王”具备有两种与众不同的特权:

其一世袭罔替。清代建立后,置12等爵: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与明朝不降爵袭爵不同的是,清朝鉴于明朝被宗室掏空国库的教训,清朝在宗室袭爵一般采取降等承袭,即逢子孙袭爵时,每代要递降一个等级来承袭,如父为郡王,若要袭爵,则袭多罗贝勒爵。

但由亲王递降至镇国公、郡王递降至辅国公、贝勒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递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弟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递降至辅国将军后,就不再递降,以该爵一直承袭下去。

但是,清朝为了奖励开国宗室功臣,让他们与清朝皇族永享富贵,所以在承袭爵位上,除了一般的降等袭爵外,对他们还采取了一种独特的袭爵方式,那就是原等承袭,也就是世袭罔替。

世袭罔替之权,在清朝那是天大的皇恩,有了这个权力,逢子孙袭爵时,就可以按其父、祖的原等级来承袭爵位,世代相承 不变。若是没有子嗣后代时,则以旁支后代奉始封祖先祀,并承袭该爵。

清朝铁帽子王有哪些特权?好使吗?

其二拥有世袭王府。清朝一般亲王虽然有亲王府,但是由于在承袭上其是降等袭爵,所以一般亲王府是只有一代能拥有,下代就不能再拥有亲王规格的府邸,只能是搬到郡王或是贝勒规格的府邸。

但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就不一样,他们的王府就是永传后代的,只要清朝在,这座王府就永远都是他的。

至于铁帽子王好不好使,只能说就是空有地位,没啥实权。清朝的王爵,说白了就是虚爵,别说是封地,就连自由都没有,只能是一辈子待在京城,除非皇帝特恩,不然别想走出京城半步。

至于权力,只能说看皇帝愿意不愿意给,愿意给的,像怡亲王胤祥,那就是手眼通天,权倾朝野的存在。不愿意给的,像郑亲王端华,那就是任人宰割的存在。清朝所实行的是爵位降级制度,一般来说,如果你是亲王,那么你的儿子承袭爵位的时候,就只能是郡王。而郡王的儿子承袭爵位的时候,只能是贝勒。

但是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那就是传说中的“铁帽子王”。铁帽子王并不是爵位称呼,而是后来人们对这种爵位的戏称罢了。

这种王爵是可以世袭罔替的,也就是说你是亲王,不出意外的话,那么你的子子孙孙都可以承袭亲王爵位,这就是铁帽子王的牛掰之处。

那么除此之外,铁帽子王还有什么不一般的地方吗?其实铁帽子王主要的特权,就只有这三样:

  1. 第一,就是世袭罔替的权力,传多少代都不降低爵位。
  2. 第二,俸禄比一般王爵高,岁俸1万两白银外加1万斛禄米。
  3. 第三,皇帝恩赐世袭罔替的王府。

这好像跟我们想象中的铁帽子王不太一样,这点好处,似乎有点对不起它这个霸气的名字。那还真的只能说对不起了,铁帽子王除了以上特权之外,实际上和普通王爵没什么太大区别,甚至管理起来更加严格,因为他们地位比较崇高。

一、清朝就十二位铁帽子王。

  • 1、清初八大铁帽子王。

实际上在乾隆以前,铁帽子王的概念是十分模糊的。因为早年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都是宗室出身,而这些宗室的后代总是因为各种罪过,要么降级,要么废除爵位。

一直到了乾隆时期,在帮多尔衮翻案的时候,顺便给这帮清朝最原始的宗室家族们,理清楚了关系,这才恢复了他们子孙后代世袭罔替的权力,因此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也就这么形成了。

这八大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这八位铁帽子王有6位是亲王,还有2位是郡王,全部都是清朝的开国功臣。但是你别小瞧了这2位郡王,岳托是礼亲王代善的儿子,勒克德浑是礼亲王代善的孙子,这么一来代善这一家就出了3个铁帽子王。

此外努尔哈赤的儿子中,也有3位是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

皇太极的儿子中,有2位是铁帽子王,分别是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此外多出一个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是唯一一个非努尔哈赤系的铁帽子王。

  • 2、剩下4位从雍正开始册封。

除了以上这8位铁帽子王外,还有4位后来册封的铁帽子王。他们分别是: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这其中怡亲王胤祥是雍正皇帝的十三弟,也是雍正最重用的一个弟弟。当初夺嫡的时候胤祥就牢牢站在雍正身边,雍正登基后,胤祥更是劳心劳力帮助他治理国家,活脱脱一个副皇帝。

恭亲王奕訢,我们俗称为鬼子六,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从小就很聪明,与皇位失之交臂后,成为了咸丰的助手。慈禧和慈安夺权后,恭亲王奕訢又成了她们的助手。是清朝洋务运动的重要领袖人物。

醇亲王奕譞,他没什么功绩,不过身边都是牛人。他的正妻是慈禧太后的妹妹,而他的儿子更是后来的光绪皇帝。由于光绪做了皇帝,所以醇亲王奕譞才得了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爵位。

庆亲王奕劻,这哥们没什么本事,但是他在戊戌变法的时候,牢牢站在了慈禧太后身边,因此得到了世袭罔替的资格,也就成了铁帽子王。他知道,光绪给不了他的,慈禧给得了。

二、清朝对王爵的管理其实十分严格。

清朝的王爷是翻不起什么滔天巨浪的。我们看清朝那么多牛掰的王爷,包括这12位铁帽子王,但就是没有哪一个是打算造反篡位的。

为啥?因为清朝对王爵们的管理,那是相当严格的。不管你是不是铁帽子王,只要犯了错,肯定是要受到责罚的。

而且因为铁帽子王的地位世代崇高,简直跟皇位有的一比了,所以皇帝自然是侧重点打压这些铁帽子王,至少让他们明白,皇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因为这个原因,使得铁帽子王变得一点也不铁。由于皇帝的刻意打压,即使这个爵位一直存在,可总是换人。可谓是铁打的帽子,流水的王爷。

你比如说清朝初年最牛掰的礼亲王代善,这哥们的王爵先传给了他儿子满达海,可是满达海被顺治清算后,铁帽子王就落在了代善的孙子杰书身上,可杰书并不是满达海的儿子。满达海的后人只得了个贝勒的爵位。

你以为怡亲王胤祥家就没有这种情况吗?当然不是,在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以后,便将胤祥的后人怡亲王载垣给赐死了,他的后代也只能承袭不入八分辅国公爵位。至于怡亲王爵位,则由胤祥的其他后代载泰承袭。

也就是说,爵位肯定还是你们家的后人来承袭,不过你们家后人很多,该由谁来承袭,这就不是你们家自己说了算了,而是皇帝说了算。

因此后世的铁帽子王一个个都很小心翼翼,因为一不小心,那自己头上这顶铁帽子,可能就是别人的了。

总结:你再铁,也得在京城待着。

和其他朝代的王爵不同,清朝的王爵包括铁帽子王,全都得留在京城待着。而其他朝代一旦分封王爵,很多都会到各自的封地去逍遥法外。

这也就是为啥清朝的王爷随时都会被处置的原因,总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转悠,你说能不出事吗?

不过这么做对清王朝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早年秦始皇所实行的郡县制度,到了清朝这儿,才算真正得到了实施。

所以说,你觉得铁帽子王能有多铁呢?没有一寸封地,私自不能离京,总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转悠,随时有被罢免的可能,我看就没那么铁。不过对第一代铁帽子王来说,意义重大,毕竟得到这玩儿相当于是给后代子孙挣下了一个铁饭碗,甭管是谁享受,都是他的子孙。

四位恩封铁帽子王中没有配享太庙的是庆王,,庆亲王是唯一一位受封嗣祖王不是铁帽子的亲王,庆王系的祖王是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晋封庆亲王的乾隆十七子永璘,之后世代降爵到辅国将军奕劻,咸丰加恩晋封贝子,后被慈禧赏识晋封为和硕庆亲王,赐世袭罔替。奕劻死时已是民国初年。所以庆王不配享太庙。

除清初立有赫赫战功的宗室王和怡,恭(道光写进秘密立储诏书),醇(光绪皇帝本生考)外,其他普通的王爵配享太庙的极少。连像乾隆皇帝的弟弟和亲王弘昼这样的亲王也一样没有资格。

清朝铁帽子王有哪些特权?好使吗?

第三种,王府世袭居住,规格略高

世袭罔替的亲郡王,其王府宫室是一直代代传承的。而普通的亲郡王则是数代之后因为不断地递降爵位而不符合级别,需要搬离原来的王府。

个别如和亲王弘昼,成亲王永瑆等他们的后代继续居住在原来王府的特例还是有的。而铁帽子王的王府除了另建新府外,基本没换过地方。比如和硕豫亲王多铎的王府,也就是今天的协和医院(后建),一直就被世代豫亲王传承下来(直到被卖)。

清朝铁帽子王有哪些特权?好使吗?

因为世代的修建,铁帽子王府一般规模大于普通的王府,规格也要更接近王府营建规制(一般担心逾制,都往低了修)。比如礼王府,郑王府等银安殿一般都面阔七间,恭王府和醇王府的银安殿虽然面阔五间,但恭王府面积达到了67000平方米,礼王府(原)也达到四万余平方米。

清朝铁帽子王有哪些特权?好使吗?
清朝铁帽子王有哪些特权?好使吗?

第四种,占有各旗旗权旗份或朝廷大权

功封诸王在清朝八旗制度中代表了八面旗帜的奴隶制向封建制王族的转变过程。顺治皇帝亲统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后,功封铁帽子王则各自成为下五旗的大小旗主或族长,恩封铁帽子王则相差甚远,只占有小部分旗份儿,到了清朝后期旗权旗份几乎就是摆设。

功封诸王中除庄亲王(近支宗室)系外,各王的所在的各旗中旗份和旗权很重,庄田,包衣,佐领很多,体现了些许类似明朝亲王赐土不临民的意味。铁帽子王族除了每年大量的俸禄之外还可以拥有大量的地租和包衣奴才。

恩封铁帽子王因为是清朝中后期的产物,所以这四位恩封王的旗权和旗份,以及庄田包衣很少,后期的醇亲王,庆亲王的旗份几乎为零(瓜分的差不多了)。但他们的恩赏非常高,又担任朝廷的核心,所谓职高权重,手中的资源和收入比功封的王爵还要好。

第五种特权,朝廷班首,朝冠舆服更显贵。

皇帝视朝,王公朝班,亲王以礼王为众王之首,诸王班次排序第一,睿亲王排班其次。郡王朝班以克勤郡王为首,顺承郡王排班其次。其他亲王郡王随本班行礼。

在朝服冠带上,个别铁帽子王的规格也略高于普通亲王,比如雍正皇帝最信任的和硕怡亲王胤祥,胤禛的恩赐无以复加,赐其母附葬景陵,不改胤字为允。还让怡亲王胤祥的亲王朝服使用金黄色,吉冠红绒结,朝珠串绳用金黄色,端罩内衬也可以用金黄色。

清朝铁帽子王有哪些特权?好使吗?

总结

世袭罔替铁帽子王在战功上他们的首封王为清朝的创立下了赫赫功勋,开疆拓土,共议朝局,成为清朝的奠基者,被后世皇帝供奉于北京太庙和盛京贤王祠。其后代诸王也成为地位上仅次于皇帝的天潢贵胄。

而清朝从始至终才仅仅恩封了四位世袭罔替的王爵,他们在清朝政治上的地位和权利也仅次于皇权,同时更加可以体现出恩封铁帽子王的稀缺性和珍贵性。

而且这些铁帽子王的特权很好使,皇帝也不能轻易地废了王号(可以废人,不可废爵),如果皇帝废了铁帽子王的头衔,就是不尊祖制,就不是以孝治天下。

这就是清朝超越普通王爵的十二大铁帽子(世袭罔替)王的显赫地位。

十二位铁帽子王的历史和旗籍这里就不展开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前文

清朝四大恩封铁帽子王在晚清时代地位高低的对比

清朝八大功封铁帽子王的地位高低的对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