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雕説】别再一味要求玉雕师求新,求变!

 玉雕説 2020-09-22

还原真实玉雕世界,品味厚重传统文化

——我和我弟玉雕文化俱乐部

别再一味要求玉雕师求新,求变!

近年来,

各行各业都在喊求新,求变!

玉雕行业也不例外……

玉雕从业者希望通过新颖的作品,

吸引业内眼球,多一点技术竞争力;

行业自媒体希望通过自己独到的见解,

引起各方关注,提升自身知名度;

玉商希望通过销售模式革新,

提高成交比率;

消费者则希望以更低的价格,

入手更好的玉作;

原料供应则频出令人惊愕的原石成交价,

刺激着行业内外每个人的神经……

本应是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玉雕业,

在各方因素影响下,

浮躁的氛围愈演愈烈……

创作,变成了儿戏;

独到见解,变成了哗众取宠;

销售模式革新,变长了诡诈套路;

性价对比,变成了观望投机;

以稀为贵,变成了虚浮炒作;

离健康的玉雕文化发展方向渐行渐远,

失去了最有价值的文化承载意义……

玉三少

作为行业的渺小从业者,

玉雕文化推广的不知名琢玉人,

想改变行业的风向无异于是螳臂当车,

人微而力薄……

希望关注我们,

认同我们的玉友,

让我们通过【我和我弟玉雕文化俱乐部】,

《玉雕説》这个微信公众平台,

相识共进,携手前行……

三少作为玉雕人,

面对 “求新,求变” 有话要説,

三少并不反对作品创新,与变革,

只是在面对这样一个课题时,不宜急躁,

需要从实际出发……

话说任何一个有生命力的玉雕作品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都需要有一定的生长土壤和创作契机,

这片土壤便是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玉雕文化,

创作契机便是面对一块雕刻原料,

在某时某刻闪现的某一道灵感,

所以要创作得先学着继承,

而后再图创新与发展……

所以当看到“别再做传统题材,得学着创新!

这类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言论时,

内心不由得会想:

你做玉雕么?

知道玉雕的创新是什么么?

知道该怎么创新么?

再说了,

按照你的想法做出来的作品没人要,

卖不掉,你给钱么?

所以作为玉雕人,

面对创新还是需要保持冷静……

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还是应以传统玉雕作品为主,

因为这类作品受众最广,

更容易入市流通,为自己解决温饱问题。

于此同时可以加深我们对玉雕文化的理解,

巩固自身的雕刻功力。

在此基础上,

再谋求作品制作的更进一步。

任何事物的诞生与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

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自身不具备创新发展能力的时候,

就脚踏实地的做好现有工作,

而后乃今将图南。

那么对三少而言,

又是如何实践创作呢?

一般我会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首先,是作品主题

从古至今各类题材基本都已涉及,

自己想再另辟蹊径难度太高,

所以我会倾向于作品主题的表达,

比如我在16年做的一件作品《牛衣对泣》,

题材上属于人物,

但是我表达的是主题“夫妻不忘共苦恩”,

后面,再对这件作品的构思过程做详细介绍……

其次,是作品工艺

一般可以分成两个方面:形制技法

原料的特点各有不同,依形构思,作品自然就自带三分新意;

技法方面,自己雕刻时下的功夫越多,个人标识越明显,

当自己能做出别人想不到的技法运用或结合时,那便是创新。

最后,是文化思想

如果自己从传统文化中挖掘了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内容,

并通过作品传达出了这部分文化立意,

这也可算是作品的附加值创新。

每个年代的玉雕人都肩负着同样的使命——

继承和发展,

但不宜本着开创新天地的目的,

因为一味创新就会偏离传统玉雕文化的发展轨迹,

失去民族文化这个艺术植根的土壤……


|玉三少

助审|猫哥

温馨提示:今晚7点,系列视频直播节目【玉雕茶舍】005期,准时开播,我们不见不散!每周四直播

再读一篇:

【玉雕説】1月~5月,重点知识汇总


玉雕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