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遍河南之美食篇——郑州

 听雪楼75iz4v14 2020-09-22

走遍河南吃遍河南,哈喽大家好,今天特意为吃货们整理了一篇美食攻略,开篇肯定是我大河南的省会郑州啦!吃遍河南的每一个城市!有木有很激动呢?以后每天都会发布一篇18个地市的美食攻略,小伙伴们记得关注哦!欢迎转载。

NO1:河南烩面

如果用一道菜代表一个省份,那么烩面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代表!烩面是河南的特色食品,历史悠久,口感劲道;烩面汉魏时期亦称汤饼,唐以后名称渐变,宋代汴京食店便有'插肉面、大奥面'的供应,取其筋软光滑、汤醇性温。享誉中原,遍及全国。

烩面的精华全在于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一起熬煮,下七八味中药,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辅料以海带丝、豆腐丝、粉条、香菜、鹌鹑蛋、海参、鱿鱼等,上桌时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

PS:你以为河南烩面就这一种嘛?看看又草率了吧!?我大河南地大物博,劳动人民的智慧无穷无尽,创造出了三大派系的烩面,分别是:郑州烩面,方城烩面和尉氏烩面,就算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未必知道其区别在哪里,关注我,下期揭秘哦!

NO2:方中山胡辣汤

上过舌尖上的美食栏目胡辣汤,绝对是河南人的早餐的扛把子。据说明朝嘉靖年间,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高僧手中得到一付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明朝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河南逍遥(今西华县逍遥镇),将此方传到了该地。该地人因此汤辣味俱全,遂改名为'胡辣汤'。又美名曰:'宫廷御锦汤'。

胡辣汤由多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的汤料,再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头汤做底料的胡辣汤,特点是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早已经发展成为河南及周边省市人民喜爱的早点啦。

PS:其中以方中山,逍遥,北舞渡三大胡辣汤最为名气最大,最为正宗。

NO3:葛记焖饼

葛记焖饼是河南省郑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也是“京都老号”葛记坛子肉焖饼馆独家经营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焖饼时,锅内用青菜铺底,放上饼条和坛子肉,加高汤稍焖即成。其肉香醇厚,肥而不腻,其饼柔软适口,老少皆宜。

焖饼时配菜用豆芽,蒜苔、小白菜、四季梅、茭白等。焖饼用的肉汤,焖出的饼软香不腻,鲜美爽口。

PS:据《郑州饮食行业志》记载,葛记焖饼馆的创业人葛明惠是清朝满族镶黄旗人,生于1882年,曾在北京珂王府做事,常到王府膳食房帮厨,熟谙烹调技艺。有一天,王爷回到府中,感到腹中饥饿,葛明惠便用坛子肉为王爷焖了一盘饼,又用榨菜、芫荽沏了一碗汤,饼软肉香,清汤爽口,王爷大加赞赏。

民国初年,战乱纷纷,葛明惠携两子来河南谋生,经朋友帮忙在郑州火车站附近开了“坛子肉焖饼馆”,葛明惠去世后,长子葛去祥继续经营,他继承发扬父亲的烹调技术,使烹制的坛子肉一开坛便香气四溢,经其多年苦心经营,遂使葛记焖饼成为闻名遐迩的风味小吃。

开坛时浓香四溢,过往行人闻香止步,素有“开坛香”之美溢。

NO4:老君烤鸡

烧鸡吃惯了,可曾吃过老君烤鸡?被誉为“中原名菜”。它选材考究,做工精细,外形美观,色彩鲜艳。汤里加入了十多种中草药,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NO5:黄河大鲤鱼

红烧黄河大鲤鱼是河南省的传统名菜,紧挨黄河天然的地理优势,鲤鱼堪称天下上品。

通常以黄河中超过2斤的鲤鱼为主料,配以香菇丝、冬笋丝、葱、姜、蒜、鸡蛋等辅料蒸制而成。

菜品色泽红亮、味浓、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口感软糯、唇齿留香、肉质筋软、鲜咸味美。

作为从浙江沿海过来旅游的朋友也表示,这个鲤鱼味道超级棒,番茄豆腐味道也很棒,桂花鱼肚这个包饼皮的吃法也非常惊喜。十分推荐了。

NO6:炸紫酥肉

炸紫酥肉是河南省特色传统名菜,属于豫菜系。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此菜以猪硬肋为主料,经过煮、腌、蒸和反复炸制而成,具有色泽棕黄,光润发亮,外焦里嫩,肥而不腻之特点,配以葱段,甜面酱佐食,其味更佳。它以色泽棕黄发紫的特点而得名,其风味甚至可与烤鸭媲美,故又有'赛烤鸭'之誉。

NO7:蔡记蒸饺

蔡老先生早年在北京皇宫里帮厨,辛亥革命之后,蔡士俊流落于北京街头,为了养家糊口,在帮朋友的帮助下,在北京前门外开一小饭店,经营蒸饺、馄饨,生意倒还红火。几年后,蔡士俊携家眷辗转来到郑州。 1919年在西二街开店重操旧业,定名为'京都老蔡记馄饨馆'。蔡士俊去世后,其子蔡永泉继承父业,并于1949年迁德化街继续经营,坚持质量第一,薄利多销,因此,蔡记蒸饺、馄饨成为郑州有名的风味品种,近八十年来久卖不衰。

PS:提前透露一下,下一期我们要去开封品尝美食啦,关注我一起为去寻找诗和远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