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用诗词产生动态的意境,比静态的意境更加能够扩大心量

 心慧文化 2020-09-22
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修养,主要是指心理的修养,就是人们常说的修心。对于修心,尤其是对于道家文化的修心,扩大心量是一切修养的基础,至关重要。

能够利用诗词中的文字句子,在自己的脑海中,将这些文字句子化成图像,就像真实看到的那样,在脑海中看到与文字句子相对应的景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产生了意境,如果能够在脑海中显现出清晰的意境,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一个人的心量。


如我们读到李白著名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会在我们的脑海里,似乎也能够看到,床前的地面上被月光照得很白,而且月光下的人还有点寒冷,若能产生这样一幅景象,就是在脑海中产生了相应的意境。

对于李白的这句诗“疑是地上霜”,有人问这个霜要不要出现在意境里?要不要在意境中也出现满地的白霜?我们的经验是不需要,因为霜是用来形容地上被月光照得很白,天气又比较寒冷,李白才写了霜这个字,所以只要在意境中,看见地上被月光照得很白,白色的月光中又透着寒冷,这个意境就算完成了。

又有人要问,如何让白色的月光中透着寒冷?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我们大家都看到过各种各样的光,有太阳光、点火的光、灯光、莹火虫的光,每种光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人们一想到太阳光就会有热的感觉,一想到灯光就会有明亮的感觉。对于李白的这首诗,只要是带着寒冷感觉的白色月光就可以了。

但这样的意境,只是像一幅画一样是静态的,而不是像电影或者视频一样是动态的。如果是动态的意境,那对于扩大心量的效果当然会更好。

那么,如何才能让意境中的景象,能够象电影或视频一样的动起来呢?

当我们读到“举头望明月”的时候,读者自己抬不抬头都没有关系,但意境中的景象就必须由地面转向空中,就像手机的摄像头,由拍地面转向拍空中一样。这时候,意境里的夜空中就出现了一轮明月,月光冷冷的从空中照下来。


当我们再读到“低头思故乡”一句时,很多人的意境中就会出现李白低头的景象,这样就不对了!因为好的诗词作品的意境,肯定是通顺连贯的,而且是越来越大的,这样才能打动人心。意境一旦中断了,或者出现不通顺而别扭的情况,就表示肯定有问题了,若不是写作上的问题,就是理解上的问题。在上一句“举头望明月”的意境中,是夜空中月亮的景象,如果要出现李白低头,则意境又要从夜空回落到李白身上,这样的意境就明显又把景象缩小了,如果再把意境从李白身上延伸到远方的故乡,也是比较别扭的,也体现不出明月与故乡的关系了。

像李白的这首《静夜思》还是非常简单的,若是碰到了较难一点的诗词,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李商隐的《锦瑟》,单凭文字句子就很难理解诗词的真正含义,这就必须依靠意境的配合才能理解诗词的意思,所以就必须在脑海中,形成一个通顺连贯的意境,如果发现意境中断了缩小了,或者意境出现别扭不连贯,就要反思自己的理解有没有偏差了。



在“举头望明月”的意境中,脑海中出现的是夜空中的一轮冷月,当读到“低头思故乡”的时候,在意境中就要出现,天上的月光在照着床前的同时,也照到了遥远的故乡。也就是说,读者的思想也跟着诗句回到了遥远的故乡,同时意境中的月光,也照到了遥远的故乡,最后的意境就定格在月光也越过了一个很大的空间,照到了遥远故乡的景物上。

在这个最后定格的意境中,是不是形成了一个很遥远的广阔空间?在这个广阔空间的最远处,是不是依稀出现了自己所思念的故乡的山水和房子?这个最后的意境是不是也很广大?

这就是利用动态的意境来扩大心量。


在这个动态的意境中,景象先是从地上的白色月光,转到夜空中的明月,月光又照到了遥远的故乡,而遥远的故乡正是自己所思念的故乡,这个意境是不是非常的通顺连贯?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所产生的这个意境,是不是跟李白脑海中所产生的意境一样?应该来说,李白就是通过诗词的意境,来表达了思念故乡的心情,我们也就通过诗词的意境,也体会到了李白思念故乡的心情,对于这首《静夜思》来说,我们与李白达到了心灵相通,能够产生与李白心通的感觉,则表示我们也读懂了李白的这首诗词。
在一般情况下,在我们的意境中,是不需要产生作者的身体的,因为在作者的意境中并没有他自己,我们的意境又是与作者的意境是一样的,所以在我们的意境中,一般不出现作者的身体,像“低头思故乡”的意境中,就不要出现李白低头的景象。除非作者在诗词中写到了自己,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在诗词中写到了自己,那我们就要在意境,也要出现岳飞怒发冲冠的景象,至于后面的景中景则稍微有点复杂,我们下次再慢慢细说。


利用诗词来产生意境,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诗词的意思,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对照对照我翻译讲解的李清照《永遇乐》、《声声慢》,李商隐《无题》和三首《圣女祠》,跟百度百科或者古诗文网上的翻译赏析,有什么不同之处。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来说,理解一下古诗词并不是主要目的,仅仅是一项附带的收获而已,传统文化所讲究的扩大心量、提高境界、增加智慧、利益天下,才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