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中医的基础

 siongsiongking 2020-09-22

中医的学习,还得从基础起。

学习中医,最好的方法,是捷便的方法,无疑是从伤寒学起。

不知走了多少的歪路,才知道有这一捷径。

学习伤寒,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需要投入足够的耐性与时间。已经学习两年了,还是觉得没有入门,也是因为平时工作太忙,没有太多的时间,也没有太多的精力,通常是一曝十寒。没办法,生活所迫。恨不能回到学生时代。

但在学生时代,也不会有好此的觉悟。以前,学习了两年的中医,认为胸中无成方,才是真的方。辨证论治是最高的成就。慢慢的,效果着实不怎样,于是,也想用用成方,按成方用药,效果也不成。

一个意外,在书店看到经方医学这一本书,挺有意思的,拜读后,开始再仔细研读伤寒。后在其字间,得知,其曾习于胡希恕,于是,又拜读胡老之书,觉得挺好,也好理解。于是尽弃旧学,重新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瓶颈,尤其是在辨证上,因为受温病学,或者说是现实环境,周围老师的用药习惯的影响,总是偏于用温病的那一套,不敢用所谓的温药,如桂枝、麻黄等。当然,在重新学习伤寒之前,是受了流行学说的影响,火神派的影响,不敢用桂枝,却敢用附子。自己也曾服附子,当饮药后,心悸了一天后,眼前一片迷茫。如此,虽说重学了伤寒,但也是不敢多用。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看书,店员重感冒,一老头在她面前吹嘘,说不用去看医生,我老婆也是这样,我给她喝了桂枝汤,然后喝白虎汤,两剂药就好了。于是,他就为店员开方,居然把桂枝汤给忘了。我心里觉得好笑,因为那个方着实太简单了,就五味药,有三味,还可以不用开的,主药就桂枝、芍药!居然能把他忘了,不容易。显然,他并不是科班出身,甚至是连赤脚医生都说不上,只是,有空随意看了一下书而已。但他的理念,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因为他没有如我这般科班出身的,如什么寒、热等等的观念束缚。桂枝汤后白虎汤,而且已经准备好了,这完全打破了我一直的观念。

于是,切头切尾,抱弃既往的观点,再次学习。也开始尝试用桂枝汤、麻黄汤原方治病。效果呢,老实说,一些病人效果确实不错。但也有没效果的,显然我的学习也未足够。

故而,我才会说,还没登入中医的殿堂。

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病人,在学一书,上面有三个字:辅行诀。开始也不知是什么的书。于是回去上网查了一下,才发觉,其背后还有一个离奇的故事。但读了一遍后,没有什么所得。只是感觉,原来张仲景的书也是抄回来的!

近期再学了易经,又回来看了一遍辅行诀。感觉没那么简单。当然也没那么的复杂。但可以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学习伤寒论的。

如前所述,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已抛弃了既往的观念,包括五行、经络、脏腑等。但辅行诀,又让我重新的拾起的脏腑。甚是矛盾。于是,才有了这个博客的出现。

因为我实在不知我现在在干什么,应该从何学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