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句平常心禅语,简单却又深奥,一生要读一次!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9-23

真实的淡泊是对自己人格与情的冶炼,是在纷扰的尘世中物我两忘,是一种内心的祥和,也是一种深入的淡定;它是对人生的深层领悟,是人生境界的极至;面对红尘喧嚣,面对繁华诱惑,用一份平静与从容来面对生活,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我们选择不了生命,但我们可以选择走过的方式。

一、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慧海禅师

“要眠即眠,要坐就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困则睡,健则起,夏天打赤膊,冬寒须得被”(景岑禅师语)。佛祖有普度众生的“四弘誓愿”,在禅宗看来,这太伟大太崇高了,是缺乏“平常心”的表现。要眠即眠,要坐即坐,佛性与现实人生完全打成一片。马祖和慧海发挥了慧能以人心定佛性的倾向,进一步把佛变成直接面对的人,抹却了一切造作的过程,其中意趣确非后世玩弄玄虚者可比。道如此平常,是因为一切法本出自人心自性,离此别无他门。在马祖的禅法中,心是现实的佛,既然心本一切具足,又何必到处求仙求道呢?

二、

没有束缚,何来解脱——慧海禅师

所谓解脱,在佛教中本没有一定的说法。用大乘空观的“遮诠”方法来看,则只要有所依恃就不是解脱,只要停留在某一种境界上就不是解脱,只要是通过某种方式达到的就不是解脱。解脱意味着绝对自由自在,具备一切又不依着于一切。换而言之,整个佛教的大乘教义都是在这个基础展开的,既肯定解脱是存在的,又否定解脱是一种具体的状态。

三、

你拿饭来,我吃——道悟禅师

心要就这么简单,只要顺着你的自性,逍遥而游,随着一切外缘,率性而行;本着平常之心,而没有圣凡之分就可以了。

四、

每况愈下——赵州禅师

虫子属有情,驴粪属无情,且在粪中过夏天,这已不是“每况愈下”,而是转劣为优,违反了事先的约定,所以赵州说侍者输了。禅师们就是以这样偏激的言行,把“平常心是道”推到了事物的各个方面,推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

五、

什么是文殊——景岑和尚

有僧曾问景岑和尚:“什么是文殊?”

景岑答道:“墙壁瓦砾是。”

“那什么是观音?”

“音声语言是。”

“什么是普贤?”

“众生的心是。”

“佛又是什么?”

“众生的肉身是。”

文殊、观音、普贤和佛,都是一个平常,这里凡圣平等,物我齐一。

另有些禅师的言行在忿骂声中显得更加怪异了,像丹霞天然禅师烧佛取暖,大骂“释迦老凡夫”,像德山骂“释迦老子是干屎橛”,像临济要“逢佛杀佛,逢祖杀祖”,像云门要“一棒打杀了与狗吃”,这些都是为了保存生命的真实,保存禅者一颗平常之心。

六、

穿衣吃饭—— 睦州禅师

我们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之外,就我们作为这地球上的被造之物而言,我们没有任何方法抓住无限的东西,我们怎能摆脱各种存在的限制呢?这也许是那和尚第一个问题中所表示的观念。对于这个观念,睦州禅师的回答是:你一定要在有限事物中寻求超度,在有限事物之外,没有无限的东西,如果你想寻求超越的东西,那就使你与这个相对的世界脱节,这就等于自我毁灭。你总不会希望为了超度而赔上自己的生命吧。如果是这样,就喝水吃饭并在吃喝之中寻找自由之道吧。

七、

日用而不知——玄沙师

一次,玄沙师招待韦监军用茶,韦监军问他:“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拿果子给韦吃。韦监军吃完果子以后又问这个问题。于是玄沙说:“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另有一次,有个和尚跑去请他指条悟道的路,玄沙问他:“你听到了溪流的水声吗?”这个和尚说:“听到。”玄沙便说:“这就是你的入处。”

《楞伽经》中说:心生即是种种法生,心灭即是种种法灭。马祖也经常对弟子们说:人的自性本来具足了道,只要在善事恶事两个方面都不粘滞,即是修道之人。如果取善弃恶,用心观空禅定息念,就是造作,如果向外追求,那就离道更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