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备胎:你还在等一个不可能的Ta吗?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没关系你也不用给我机会,反正我还有一生可以浪费”,这是来自林宥嘉《浪费》中的一句经典歌词,描绘了大多数“备胎”的内心真实写照。

我们对“备胎”一词并不陌生,现今大量的影视剧作品中也充斥着这样的一类角色,他们总是默默付出,任由心仪对象予取予求,即使被拒绝被嘲笑被羞辱,也仍然痴痴等待,希望终有一天能够赢得心仪对象的一次回眸,甚至像歌词中所描绘的那样,不求回报,甘愿付出。

成为备胎听上去是一件十分得不偿失的事情,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却甘愿成为别人的备胎呢?

No.1

这一方面可能源自于人们内心的合理化需求。当人们已经做出一定的牺牲和付出的时候,即使发现了这些牺牲和付出是错误的,我们内心当中仍然不愿意承认这种错误,并且会试图合理化自己的付出,为自己的付出做辩解。

我们拒绝接受自己决策的错误可能性,并且会认为一旦放弃了继续付出,那么先前所做的一切努力也都白费了,人们总是会在内心当中保留那么一丝丝的可能性,认为只要我再坚持那么一下,或许就可以得到了,或许就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那么现在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此,备胎们会选择继续留在这样的关系之中,甚至会持续加大自己的感情投入,寄希望于更多的投入能够换来心仪对象的青睐。

No.2


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人们内心的自我感动。

有些备胎享受着“不断去付出的感觉”,在这样一个不断付出的过程中,感到自己“被需要”的价值,并且会陷入一种“自我感动”,在午夜梦回之时,自我催眠:“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为你做了那么多事情。

你看我,是多么的爱你”在这样的自我暗示下,人们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高尚的”,是感情当中的无私奉献者,达到一种自我感动,如果有一天心仪对象离开了自己,不再有人向自己索取,反而会使得备胎因为失去了自我感动的途径,找不到自我肯定的价值而陷入一种惶恐之中。

No.3

最后,人们甘愿成为备胎可能也源自于对丧失的恐惧。

我们常常会感到害怕,害怕改变,我们已经习惯了在这样的一段关系之中,如果突然丧失了这样的关系,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不,我们不敢去想象。

对一些备胎而言,即使得到的回报少之又少,即使心仪对象对其爱搭不理,但心仪对象本身的存在,就已经让他们的情感有了寄托,他们习惯了对这个人的付出。

他们害怕一旦离开这段关系,生活和感情上的空缺会让他们无所适从。

No.4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选择成为别人的备胎,也可以选择适时放弃,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那个曾经不顾一切追求幸福的自己,相信也一定会成为内心当中最美好的回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