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丧偶式育儿,你家也是这样吗?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1

前两天柠檬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位妈妈在辅导孩子功课时不满孩子的表现,然后动手打伤孩子的事情。

这则新闻下面有很多评论,有的人指责这位妈妈太暴力不会教孩子,有的人说能理解这位妈妈的感受,自己辅导孩子功课也是这样……

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孩子的爸爸在哪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由妈妈来负责孩子的起居生活以及日常学习,而爸爸就好像不存在一般,给孩子做饭,送孩子上学,辅导孩子写作业,跟任课老师沟通,绝大部分都是妈妈在做。

这就导致教育孩子的压力基本都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而像这样的教育模式其实就是所谓的“丧偶式”育儿 

2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柠檬认为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两个人身份转变的步调不一致。

一般情况下,妻子在怀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妈妈了,看书看视频,跟长辈请教,等孩子生下来之后在实践中慢慢实现“母亲”这一身份的转变。

但是丈夫却慢了一步。

他们很多时候都在袖手旁观,并不是说他们不爱孩子,而是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一个父亲。

不会换尿不湿,不知道孩子哭是冷了还是饿了,于是索性一股脑地把责任推给妻子或者家中长辈。

一旦丈夫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尤其是第一年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那随着孩子日渐长大,他会更加不适应爸爸这个身份。

相信很多妻子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丈夫有时候不负责的表现就好像他不是这个家的家庭成员,什么都不管,有时候还很幼稚。

而丈夫也会感觉到妻子跟孩子的联结很紧密,自己完全没有立足之地。

这样的家庭环境显然是不健康的。

3

那该如何避免丧偶式育儿呢?

柠檬提供三个建议:

第一,一定要让丈夫跟你一起抚养孩子。

不管丈夫的态度是什么,不管他做的好不好,都不要把丈夫踢出抚养孩子的团队。

感情是需要相处和付出来维系的,《美国科学院院报》的一个研究证明: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大脑里面其实都有一个“哺育网络”,这个网络被激活以后就会显示出“母性”,而跟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这个网络就会越活跃。

所以你平时也可以跟他多分享一些孩子的童言趣事或者成长变化,培养爸爸的责任就一定要让他参与到其中,而且这样也可以让丈夫体会到妻子的辛苦。

第二,给爸爸们多一点时间和机会。

妈妈们在育儿方面是专家,但是爸爸们则是新手,所以如果你看到丈夫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尽量少批评多鼓励,千万不要直接接手过来,这会打击爸爸们的积极性。

多夸奖他做的好的地方,这样才能让丈夫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而不是挫败感。

第三,可以适当放权给爸爸,给自己放个假,让爸爸和孩子单独相处,这样他们也有机会磨合属于他们的相处模式。

家庭教育的问题现在已经越受重视,前段时间江苏还出台了一个草案,这个草案指出父母双方应当共同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义务。

柠檬希望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谁都不要缺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