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总有人喜欢“马后炮”,原来是“后视偏见”在作怪!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不知道下面这两种人你是不是很熟悉:

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有两个方案一直没有决定,一个是去爬山,一个是去游乐园,后来大家举手表决还是去游乐园更有意思。

结果,到了游乐园发现,有几个大的项目因为天气和施工的原因没法玩,这时候就有人站出来趾高气昂的说,看,还不如听我的话,去爬山呢!

是不是对这种马后炮的人很生气?!

和同事一起做一个项目,每当你们做成功有很好的效果时,他总会说,看,听我的没错吧,我早就知道这样做是会成功的;

但如果你告诉他一个失败的消息时,他也会第一时间站出来看,我早就告诉过你这件事这么做没有好结果的吧。紧随其后就是各种指责和嘲讽!

是不是对这种事后诸葛亮的人很厌烦?!

今天柠檬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个话题:后视偏见

什么叫后视偏见呢?


是指事情发生了以后,无论到底之前有没有进行过预测,都会觉得自己早就知道了的一种偏见,有些人甚至会因此而扭曲记忆,比如认为事情发生之前他就是那么想的,俗称“马后炮”、“事后诸葛亮”。

就好比我们做试卷有一题答案在B和D之间犹豫不决,踌躇了很久选择了B,结果答案出来后发现D是正确答案,是不是总会懊悔的说一声,我就知道D是正确答案,我当时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就好了!

可惜的是,每一次考试我们都是这么跟自己说的,然而每一次的结果都会“循环再循环”。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后视偏见这种现象呢?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奚恺元教授在《别做正常的傻瓜》一书中提及了两点:

第一,有后视偏见的人总在事情发生以后觉得自己当时的预测就是对的。所以,他们在生活中也难从以往的失败经验中学习真正有用有价值的东西。

那么对应的话,很容易在失败之后指责别人“你不遵照我的意见就是这种后果”;

或者对自己不断的懊悔“早知道我就选另一个了吧”“早知道那是不对的我还坚持干嘛”这种只有抱怨而没有认清事件发生的真正本质原因和解决方式。

第二,有后视偏见的人在时候总觉得自己是完全有这个能力预测事情的发生的,所以,他们更难用公平的眼光去评价他人。

细想这些人,是不是人际关系到后期都是很差的呢,明明是大家一起做的决定,但最后他没错,错的是其他人,这是典型的推脱责任的一种说辞。

长此以往,大家就不愿意和这种人接触了。都是负能量,何谈发展呢?

最后,柠檬和大家谈论一下如何处理后视偏见这种行为呢?

简单来说就是,每当你遇到重要的事情,在还不知道事情结果的时候,就把你对事情结果的预测写下来,还要写下你之所以这么预测的理由。

那之所以一定要把你的预测写下来是因为在事情发生以后,你的记忆会欺骗你,只想得起来那些与事情的结果相符合的证据,自从忽略不符合的部分。

而把当时的预测记录下来就可以在事后看看自己预测得到底准不准。

其实,人的第六感不得不说有时候确实能给你带来一些好的结果,但如果把结果全部都归咎为你曾经的预测,那就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就好比有后视偏见的领导把好的结果归功于预测成功,你们该成功的,我没必要奖励你们;把坏的结果也归咎与你们没有听我的预测,你们失败是你们自己的原因,我甚至要批评你们。

如此下去,员工的积极性在哪里呢?

相反,一个好的领导需要的是利用机制去监督和控制过程,抓住事件成功的因素和失败的矛盾点借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才是发展一个团队的能力和耐性最好的方式。

大家听到这里,如果在以后的生活中再遇到这种“要是”“早知道”的情况,不妨停下抱怨和懊悔的脚步,把此时此刻没有达到你目标的失误原因单独列出来,把另一种有可能会成功的因素也单独列出来,看看是不是真的另外一种选择就是正确的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