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招教你搞定“熊孩子”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1

昨天,柠檬去吃早饭,恰逢另一位妈妈和孩子也在那里等着。

本来好好地,可小男孩刚拿起筷子,突然大叫一声,把筷子狠狠扔到地上,接着更是大声哭闹起来。

原来,小男孩想让卖饼的大婶把饼子切成两半,结果大婶忘了,他就生气非要再买一个。

面对孩子剧烈的情绪爆发,妈妈尝试了各种方法:

  • 给孩子解释,可孩子不听;

  • 讲道理劝说,但孩子更生气了;

  • 诱惑孩子用买饼的钱买玩具,孩子也不理;

  • 威胁孩子再哭妈妈就生气了,结果孩子哭闹依旧。

妈妈最终受不了,付了钱走了出去。

孩子一开始站在原地并没有跟过去,过了一会发现没人理他,妈妈也没回来,这才着急地出去找妈妈了。

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孩子在公共场合闹脾气,父母会连哄带骗、边吓带打,希望孩子安静下来。

但往往事与愿违,越哄脾气越大,越骗越不上当,打骂更是会让孩子哭闹得更凶。

最后很多父母会和这位妈妈一样使出杀手锏——抛下孩子,独自离开

这招貌似有效,但却有隐藏的危险

  • 如果孩子没有马上追过来,独自留下会有危险;

  • 如果孩子没追过来,父母返回去追,那就达不到“冷落”孩子,从而逼孩子安静的目的了。

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孩子虽然表面上不哭闹了,但他的委屈愤怒还在,他的思维模式也没有改变,下一次还会这样。

2



现在,柠檬就教你几个小妙招,让你轻松搞定“熊孩子”。

一、 抱一抱,安抚情绪。

 孩子发脾气,很多时候是想要父母的关注

像上文中的这个孩子,妈妈可以抱抱他,表示妈妈知道你生气了。

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就会慢慢安静下来。

等到孩子平静下来,我们就可以试着和孩子沟通了。

二、问一问,了解需要。

等到孩子情绪平静下来,我们就可以问问孩子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比如这个孩子,很可能是处于“第一反抗期”。

这阶段的孩子自主意识开始萌芽,在语言能力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时,就会用剧烈地动作来表达,火药味十足。

父母的提问需要一点技巧,如果直接问“你为什么非要切成两半呢”,孩子很可能答“我也不知道”。

妈妈可以这样问:

1、“如果饼子是切成两半的,你会怎么样呢?”

孩子可能会答,“那我就很高兴地把它吃完啊。”

2、妈妈再问,“两半和四半,都是饼子,切四半怎么就不高兴呢?”

孩子可能会说,“我说了切两半,可你们都不听。”

说到这里,相信你应该明白了:

孩子是觉得没有得到成人的尊重,自己的意见被忽略了,所以生气。

妈妈这时对孩子说一句,“你是觉得我们不听你的话,不尊重你,所以生气,是吗?”

孩子就会觉得妈妈特别理解自己,愤怒和委屈一下子就会消失了。

到这里,好像孩子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其实不然。

孩子的情绪是表象,渴望尊重是需要,到这一步的父母,已经很尊重孩子了,但还不能被称为智慧。

真正智慧的父母,会借着这个机会,矫正孩子“扔筷子、发脾气”的不良行为,教会孩子如何合理表达自己的需要。

三、换一换,矫正行为。

说到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可能很多家长都会采用“说教”的方式,但这其实没多大用处。

家长们需要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体验自己行为的伤害,这样孩子慢慢就会学会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则。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用游戏的方法,比如角色扮演:

1、回家之后,妈妈不妨和孩子说,“你刚才很生气,你知道你发脾气时,其他人是什么感觉吗?我们演一演吧。”

2、然后妈妈扮演孩子,孩子扮演妈妈和卖饼的大婶,把刚才的事演一遍,问问孩子在表演时的感受。

3、接着,妈妈再示范一下合理表达情绪的方法,“我想把饼子切成两块,你们切成了四块,我有点生气哦。”

/4、最后,再让孩子模仿一遍妈妈的做法,确定孩子真的学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