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主见的我,该如何才能变得有主见?(上)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01

“没有主见的我,该如何才能变得有主见?”

这是一位柠友在我们微信后台的留言,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烦恼。

做事畏首畏尾,犹豫不定,还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有人很讨厌自己没主见,因为长大后我们会发现,缺少主见,不光会错失很多机会,还会因为喜欢依靠别人变成大家所讨厌的“巨婴”。

今天柠檬就来跟大家谈谈【主见】这个问题。

02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主见,一般对它的解释是:

形容自己对事物的确定的意见或见解,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那么反过来说,没主见就有两种类型:

  • 一种是对很多事没有自己的想法;

  • 另一种是有想法,但不确定,很容易被其他人影响。

那我们先看第一种——没有自己的想法。

我想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原因,也许你是因为能力不足,脑子空空,遇到问题很茫然,你感觉事情千头万绪,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这时没想法其实并不是说你什么反应都没有,而是你的茫然焦虑让你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那对应的想要破除这个障碍,那就多听、多看、多学。

解决事情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许你是比别人慢了一步,但同时也意味着你可以直接学习别人是怎么做的,同样的问题今天你不会处理,要问别人,那下次你就该知道怎么做了,经验可以在实践中慢慢累积。

也有可能是你不自信,怕出错,所以想让别人来替你做主,这样你就不用承担责任了。

这种行为模式多数在早年就形成了。

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来说,我们在婴儿后期也就是一岁半到三岁这个期间会产生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婴儿在这个时期要掌握许多技能,爬、站、走、说话、自主排泄等等,如果父母过多控制或者过分溺爱,孩子就可能陷入自己意愿和父母意愿相互冲突的矛盾中,然后他对自我的怀疑会一直持续下去。

所以你不是真的没想法,而是习惯了自我压抑,不敢发声。

有的父母非常强势,不管孩子说什么,都说不行,那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要么是极度自我,听不进任何人的话,要么是畏畏缩缩,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你先叫停一下自己以往的行为模式,不要害怕外界的评价或者你想象中的惩罚,闭上眼,问问自己,“我的想法是什么?”,然后把它们说出来,之后再看看其他人的反应。

你不敢说是你还停留在过去的阴影中,认为别人不让你说,或者你说了会被惩罚,但环境是会变的,你也不再是从前的你了,勇敢试试,看看现实情况是否如你想象。

篇幅原因,今天柠檬就只跟大家谈第一种情况,对于第二种有想法但容易被他人影响的情况,我们下次再来分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