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对我们性格和习惯的影响到底有多深?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01

跟同事闲聊说起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父母对我们性格和习惯的影响到底有多深”?

不管你承认与否,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父母的影子,或是跟他们相似,或是与他们相反。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

  • 我做事情之前喜欢做计划,心里要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才安心,否则就容易拖延或者分神,这就是受我父亲的影响,小时候我经常会听到他对于各种事情的安排,所以耳濡目染也养成了做计划的习惯,这是我与他相似的地方。

  • 但我也有与他们相反的地方,我有非常强的归位意识,什么东西用完了要放回原位,不会随处乱扔,家里也是定时整理,每个抽屉每个箱子里放什么都做到心里有数,而我的父母他们就比较随性了,东西都是随便乱放的。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情况呢?柠檬今天就跟大家来聊一聊。

02

相似性其实很好解释,那是我们对父母行为的模仿

我们每个人自出生起都是白纸一张,不知道是非黑白,也不明白对错优劣,都是看父母做什么我们做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曾提出一个概念叫“替代性学习”也称“观察学习”,它指的是:

通过对学习对象的行为、动作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结果观察,获取信息,而后经过学习主体的大脑进行加工、辨析、内化,再将习得的行为在自己的动作、行为、观念中反映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

通俗点来说,就是:

我看我爸爸做计划,觉得他这样做事很有条理,完成率很高,于是也学着做计划,发现这样确实有助于提高做事效率,于是就习得了这一行为。

父母是与我们小时候接触最多的学习对象,所以我们身上有太多与他们相似的地方。

即便你不认可他们的某些行为,但也可能被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父母爱发脾气,你不喜欢这样,但由于他们自身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也没办法教育你情绪烦躁时该如何正确处理,所以你可能会无意识的模仿他们的行为,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还能怎么做。

而与父母形成相反的行为或习惯,这是因为我们的成长除了会受父母影响外,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童年时代,父母在我们眼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但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接触到的人、事、物越来越多,他们的权威性和影响性就会下降。

尤其在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对父母会逐渐“去理想化”,进入脱离状态,脱离状态有四种:

一是情感上的脱离,那时候好朋友的情感可能更胜于父母间的亲密;

二是行为上的脱离,我们会开始反对父母过多的干涉;

三是观点上的脱离,对于很多事情我们都想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四是父母榜样作用的削弱,我们认识了更多优秀的人,开始有了新的榜样。

回忆一下,我养成归位意识好像是去同学家做客,觉得他们家好整齐好清爽,一对比发现自己家太乱了,所以就学着自己开始收拾。

我们身上之所以会形成与父母相反的特质,就是因为我们萌生了自我意识,心理上与父母渐渐分离,而之后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所看的每本书都会对我们造成影响,在这过程中我们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理念和做事准则,这是父母干预不了的。

你的父母对你的性格和习惯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你喜欢这些影响吗?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