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讨好叫“我对你好,那你就欠我的”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1

“讨好型人格”这个内容之前我们讨论过很多次,但多数都是站在“讨好者”的立场去分析她的需求和感受,最后我一般也会告诉“讨好者”们,这样一味的迎合别人、不敢拒绝其实是在伤害自己,劝告她们要学会肯定自己,爱自己。这点放在大部分讨好者身上都是适用的。

但是最近柠檬了解到另一种类型的讨好者,他们却是不一样的。

这个人是我朋友的同事:

她们两个人谈完合作回来时,她问我朋友渴吗,我朋友说我不渴,你要是渴我在这等你去买饮料,她就说那我帮你也带杯奶茶吧,我朋友就告诉她自己最近在减肥,戒糖,不喝饮料,你买自己喝的就行了。

结果她回来还是给我朋友带了一杯奶茶,我朋友再三拒绝都没用,只得付钱,然后悄悄送给其他人喝。

而这个同事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一个人喝不好,害怕别人说她自私,所以一定要让我同事也喝,这样她才能心安理得。

这个人的初心看似跟其她讨好型人格的人一样——

“我是卑微的,我只有照顾好别人的感受,才能被别人认可”。

但是她真正在乎的并不是别人真实的感受和需求,而是她想象中的别人会对她的评价,说白了,她更在乎的是自己。

别人明明已经表示不需要或者要的不是这种,她却强硬让别人接受她的示好,只为了让自己获得心安,这种做法其实很自我。

而且她不知道她的行为给别人也带来了困扰,我朋友看着手中的奶茶,却要一直忍着不能喝,这是多么大的心理折磨?

2

但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

过一段时间我的朋友在跟其她同事闲聊时,才知道那位同事在背地里一直在抱怨自己的委屈。

当然不仅仅是针对我朋友,她认为自己对所有同事都很好,总是想着她们,结果其她人从来没有一次回报给她,她觉得自己被欺负了。

这种想法背后又透露出她一个错误的理念,那就是:

 她积累了某个资本以后就可以索取回报,这种资本一般是她自以为是的对别人好,也就是她会把自己对别人的好都一笔笔记在心里,累积到一个额度,她就会觉得足够了,并且认为别人应该像她当初那么照顾其她人一样来照顾自己、满足自己。

如果别人不能按照她的要求去做,她就会觉得是别人对不起她,甚至产生一种“受害者心理”

这时候她的想法是:

我对你做了这么多,不管你要不要,不管最后结果好不好,反正我就做了,你欠我的,所以你就该满足我的需要。

这种讨好并不是真正把自己放在卑微的位置上,她的每一次付出和退让都是为了以后反转位置做铺垫。

而作为被她讨好的人,其实在无知无觉中就欠了一大笔债,你不知道她的某个让你觉得很多余、很没有意义的行为已经被她视作为“对你好”的证据,你也不知道自己无意中的一个要求也被她视作为你的索取和要求,她每完成一次就是你欠她一次。

对于这种类型的讨好者,柠檬想告诉你,你不欠别人的,别人更不欠你的。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你自己愿意的,别人并没有对你许下什么承诺,更没有跟你签订什么协议,所以不要先自以为是的付出,再自以为是的索取,那不仅得不到你想要的,反而让别人对你厌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