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看多了“渣男”新闻,你就会恐男?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1

最近我身边单身的小伙伴一刷到新闻、微博或抖音,就要忍不住感慨一句:

怎么最近杀妻、杀女朋友的新闻这么多?为了我的安全,我还是不要结婚了。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单身主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婚姻生活的恐惧

这个恐惧可能包括害怕遇人不淑、害怕婆媳矛盾,害怕降低生活品质等等。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担心害怕呢?

一部分原因就是看多了相关的负面信息。

之前有个柠友就咨询过这样的问题:

她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一些不讲理的恶婆婆,看到电视里那些总是挑剔、欺负儿媳妇的坏婆婆,吓得她都不敢结婚了!

确实,看多了这样类似的糟心的新闻或其他负面信息,很多单身的人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意识:

别人遇到了这些事,我估计也会遇到的。

但这其实夸大了事情发生的概率,她们都受到了可得性启发法的影响。

2

什么是可得性启发法?

我们在接受信息时会有对信息加工的过程,但因为加工信息的能力有限,这时候人们就会选择最简单易得的方法,在认知人和事物时不会去感知所有信息,而是提取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以此获得结论、做出决策。

这种根据某种信息容易在心里想起来的程度进行判断的方法,就叫做可得性启发法。

可以看出,在这种认知策略影响下,人们不会理智地去考虑事情客观存在的概率,而是武断的认为越熟悉、印象越深的,越容易从记忆中提取的事物,它的发生概率越大。

比如:

我问你,出门坐飞机和坐汽车,哪个更安全?

你第一反应回答可能是坐汽车更安全。

因为提到飞机安全,你联想到的是马航失联或者其他的飞机失事的新闻,这会让你觉得飞机出事的概率更大。

事实上,飞机发生事故的概率远远小于汽车出事的概率。

但其他交通事故因为比较普遍,除非真的情况特别严重,否则媒体很少报导。

而飞机出事的现象不普遍,所以一旦有了意外情况,各大媒体就会重点报导,然后你就会看到、听到许多与此有关的信息。

最终导致你在比较哪种交通方式更安全时,想当然地认为坐飞机不安全。

这样信息加工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做出决策判断,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我们看问题存在偏见、不够客观。

就像文章一开始柠檬举得例子,是有不幸遇到渣男的案例,但并不是所有的婚姻关系都是不美好的,如果你多去了解,就会发现也有很多一起成长、一起变得更好的夫妻。

另外,在和家人、朋友、恋人相处的过程中,有些人总是容易忽略对方的付出,觉得自己付出的更多,也是因为我们更容易回忆自己做了什么,对于他人的行为,可能会因为过于平淡寻常而熟视无睹了。

想要避免可得性启发法的弊端,关键就是:

不要完全依赖你自己的记忆,也不要单一地接受信息,你应该尽量全面客观地去了解事实,然后再做出判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