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著导读 |《少年维特的烦恼》——残冬行将消失,春天恍若来临

 太行森林 2020-09-23

高中语文学习助手

高考 作文 试卷  复习资料 高考志愿

  ◆  ◆
《少年维特的烦恼》


01

情节概括



18世纪,德国的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成果的影响下,提出了博爱、平等和自由,这对欧洲当时的封建专制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段时期,封建贵族专横暴虐、腐朽没落,人民的生活非常的困苦,思想也受其压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狂放突进运动”的发生就是对这一点的充分证明。

这次运动的矛头直指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制度对婚姻、对个性的束缚,是德国的进步青年对封建专制制度一次最激烈的反抗。他们崇尚自然,追求主观情感的抒发;他们要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采取多种形式对社会丑恶现象和专制暴改进行抨击和揭露;他们歌颂生命,歌颂自由,赞美爱情。这次运动具有强烈的叛逆性和反抗性,对德国的社会现状的改善和民族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

02

推荐理由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中篇小说,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

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年轻的维特来到一个小镇,这里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天真快乐的儿童给予他极大的快乐。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一个叫绿蒂的少女,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让他倾倒;绿蒂也喜欢他,却不能予以爱的回报,她已与维特好友订婚。维特陷入了尴尬和痛苦,他毅然离开此地,力图从事业上得到解脱,有所成就,然而鄙陋的环境、污浊的人际关系、压抑个性窒息自由的现存秩序,都使他无法忍受,当他怀才不遇地重返绿蒂身边时,发现绿蒂已结婚,决定以死殉情,遂用一支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部以第一人称写就的书信体小说,传达了中青年一代追求“个性解放”,“感情自由”,“恢复自然的社会状态”,“建立平等的人与人关系”的强烈愿望。小说之所以会被很多人喜欢,除了作者的文笔斐然外,还有一点是文章中的很多情节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感情自由和个性解放,都是有底线的。如果超越底线一味的追求自由,那样的结果只会更不自由。

03

经典名句



1、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2、我在笑我自己的心 我听从他的调遣。——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3、人要是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执著地去追忆往惜的不幸,会更多的考虑如何对现时处境泰然处之,那么人的苦楚就会小的多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4、我生平最厌恶的事就是人事的倾轧,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本可以坦坦荡荡享受一切欢乐,却彼此板起面孔把人生难得的好时光都断送了。——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5、残冬行将消失,春天恍若来临。——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6、从此以后,日月星辰尽可以各司其职,我则既不知有白昼也不知有黑夜,我周围的世界全然消失了。——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7、世界上误解和懈怠也许比奸作和恶意还要误事。——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8、他欣赏我的智力与才干,却不懂我的心,殊不知我的心是我唯一的骄傲,惟独它是一切的源泉,一切力量,一切福祉,一切不幸的源泉。唉,我能有的知识,人人都能有;而我的心则惟我独有。——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9、我只不过是个漂泊者,尘世间的匆匆过客。难道你们就不是吗?——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10、人啊,自己在这里抱怨又有何用?亲爱的朋友,我向你保证我要改变自己,我不会再像往常一样反复咀嚼命运赐给我的点滴不幸,我要享受现在,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11、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12、只有很少的人懂得去研究刚刚逝去的东西。——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13、我绝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把命运加给我们的一点儿不幸拿来反复咀嚼;我要享受现时,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14、我们是自己的魔鬼,我们将自己逐出我们的天堂。——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15、那些认为必须疏远所谓贱民以保持高贵的人,恰恰可以被斥为懦夫,因为他害怕被击倒而躲避敌人。——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05

关于作者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德国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作家。


他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但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是德国“狂飙突进”的中坚,1775~1786年他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但一事无成,他不但没战胜德国市民的鄙俗气,“相反,倒是鄙俗气战胜了他”(马克思)。于是,1786年6月他化名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1788年回到魏玛后只任剧院监督,政治上倾向保守,艺术上追求和谐、宁静的古典美。1794年与席勒交往后,随着欧洲民主、民族运动的高涨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他的思想和创作也随之出现了新的飞跃,完成了《浮士德》等代表作。

后记

在成长的道路上或许我们都会像遇到像“维特”一样的烦恼,但不管怎样,希望你们可以谈一场高质量的恋爱,至少不要威胁到自身安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