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古诗

 昵称3989880 2020-09-23

空白

zhè gū tiān guì huā

鹧鸪天 · 桂花

sòng lǐ qīng zhào

宋  李 清 照

àn dàn qīng huáng tǐ xìng róu

暗 淡 轻 黄 体 性 柔,

qíng shū jī yuǎn zhǐ xiāng liú

情 疏 迹 远 只 香 留。

hé xū qiǎn bì shēn hóng sè

何 须 浅 碧 深 红 色,

zì shì huā zhōng dì yī liú

自 是 花 中 第 一 流。

méi dìng dù,jú yīng xiū

梅 定 妒,菊 应 羞,

huà lán kāi chù guān zhōng qiū

画 阑 开 处 冠 中 秋。

sāo rén kě shā wú qíng sī

骚 人 可 煞 无 情 思,

hé shì dāng nián bú jiàn shōu

何 事 当 年 不 见 收。

话剧版

文学即人学。伟大的作家往往以悲悯情怀来观照现实世界,拒绝无病呻吟,这是一个作家的良心。李清照除过了意象选用出彩之外,还能够用多种手法写出心灵深处的愁绪,或清新婉转、缠缠绵绵;或汩汩滔滔、痛感凛冽。

《鹧鸪天·桂花》

[宋]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第一幕

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

第二幕

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第三幕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

第四幕

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赏 析

李清照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色黄而冠之以“轻”,再加上“暗淡”二字,说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秾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独特的动人风韵。令人爱慕不已。她又情怀疏淡,远迹深山,惟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了世人的敬佩。

首二句咏物,以下转入议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反映了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的美尤为重要。“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李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陈与义在《清平乐》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旁 白

桂花从开春的时候就开始储蓄力量,它一天天地积累,一天天地坚持,最终等到了八月,于是绽放了它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尽管花期只有一个多月,却令人刻骨铭心。

这不由地让我联想到我们的人生,人生不也就像桂花吗?从小时候开始,就储蓄知识,丰富情感,在生活中一天天地奋斗,努力,在磨难中成长,最终像桂花一样灿烂绽放,香飘万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