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身处在社会中,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博弈

 深入认知 2020-09-23

人身处在社会中,无论何时何地都会遇到人,遇到人就会相处,就连最简单的买东西也需要经验。

人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跟很多人进行交流,给予或者失去。我们称之为博弈。

博弈中有一种均衡,叫做纳什均衡。举例子来说吧,两个商场都开在商业街上,每年到了秋季,商场都会进行大减价,这其中就有均衡。

如果A商场进行减价,B商场不减价,A商场会有更多的利益获得。如果B商场减价,A商场不减价,同样如此。如果两个商场都降价,利润会被平分,双方都有利益的获得,但没有那么多。

如果两个商场都不减价,还跟以前一样,没有变化,事实证明双方都会获得最高利润。

这里面有两种均衡,都不减价,或者都降价。纳什均衡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利益都是平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争取。

纳什均衡的创始人叫做纳什,他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当他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已经年过五十,他在迅速发展的经济中认知了自己往常看到的经验。人的追求是盲目的,谁都想要最高的利益,可只有双方都冷静下来了,好好合作才能长久利益化。

纳什早年因为抑郁症认清了时间的人情世故,看透了人拼命的追逐金钱的欲望,方才研究出了均衡理论,帮助人们认清了经济的真面目。如果每个人都追逐,都渴望获得更多,不顾及方式,那么只会两败俱伤。

在纳什那个时代有一位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他曾经提出了个体的最优先利益,就是社会群体的最大化利益的表现。纳什毫不犹豫地提出了反对意见,并且成功的证明了经济的均衡理论。只有在低端环境下个体利益才能代表社会利益。

而在迅速发展的今天,个体利益已经不能代表社会利益。只有在规则和约束的情况下,个体利益得到合适的发展,才能迅速推动全体的利益最大化。

不仅如此在人际关系中也是如此,均衡很容易就被找到。例如同时有两个关系都比较亲近的朋友朋友找你借一万块,而你只有一万块。

考虑到都是好朋友所以你一定能会各借五千。如果两个朋友都知道了这个情况,他们会怎么想,他们可能会说,我跟你那么要好,为什么还借给他。并以此愤不平。

借钱事件有两种均衡,一是都借一万,但你没有,二是各借五千。然而不是只要达到了均衡就是好事,这一种情况就是负和博弈。要是都不借,说自己没有,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然而这违背道德。那我们该怎么做,这个时候不能只考虑均衡问题,要看人,如果对方善解人意的话,应该会理解。

纳什均衡;双方在获得利益的过程中互相追求平衡点,达到利益共同化,这是好的均衡。坏的均衡就是彼此都不想让对方获得利益,从而两败俱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