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当战俘还是度假?德军战俘在美国的日子比国内还舒坦

 天津实诚人 2020-09-23

话说咱们都听到过这么个段子:二战德军哭着向美军投降,但对苏军往往是死战到底或者干脆逃亡。原因不外乎是不想当苏军战俘,我们可以先看下边这张表格,记录的是各国战俘的死亡率。其中被苏联俘获的德军战俘死亡率高达35.8%,当然,这是德棍自找的,因为在德苏联战俘死亡率有57.5%,所以说德军人道的那些德吹可以闭嘴了。

首先,德军虽然不至于哭着向美军投降,但是相比苏联,德军确实是更乐意向英美投降,毕竟日内瓦签约国。而苏联方面一个是没签署日内瓦公约(其实签了也没啥用,日本也签了1929年的日内瓦公约,然并卵),但更多的是德军在苏联造的孽太多了,人家是本着复仇心态一路打回来的,加上意识形态上的极端对立,肯定没好日子过。但这篇不谈苏德这边的事儿,而是谈谈德军战俘在美国的待遇。

首先,美国本身是不想弄劳什子战俘营的。毕竟他们本身就远离欧洲,上一次本土作战还是在南北内战期间,因此压根没有现成的营地去安置战俘。再加上当年懂德语和意大利语的军事人员都跑去欧洲作战了,如何管理这群轴心国战俘是个问题。但因为英国的请求(英国真没地方安置战俘)以及国内劳动力的缺口,最终还是还是在美国各地设立了500多个营地和100多个临时营地,到1945年5月时,总共收押了超过42万轴心国战俘,其中37万多德国人、5万意大利人还有4000日本人。

战俘多是直接用运兵船拉回美国,毕竟跑单趟也不划算。但回程的时候也得提防着被德军的U艇盯上。

从地图上来看,这些战俘营多设立在美国南部。这一方面是省掉了营地的暖气费用,二方面是南部州会有更多的农活可以丢给战俘做。

战俘营的标准和美军军营无异,无非是多了围栏和铁丝网。而在吃穿用度,宿舍环境方面则基于《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第十条、第十一条

“第十条战俘所居住的房屋或营棚应具备符合卫生和健康的一切可能的保证。
场所应全无潮湿之患,应有充足之温度与光线,对于火灾应采取一切预防措施。 至于宿舍:总面积、最低限度立方空间、寝宿的设备和材料,其条件应与拘留国安置其部队的条件相同。
第十一条战俘的口粮在量和质方面应与本国部队相同。
此外,战俘应获得自行烹调其自有的额外食品之工具。 对战俘应供给以充足之饮水。吸烟应被准许。他们得在厨房工作。 饮食上的集体处罚措施应予禁止。”

而我们又知道,二战时美军的军需保障是各国做的最好的。你可以想得到,当在北非吃饱了沙子的德军被俘到美国,来到战俘营的那一刻,眼中应该是充满感激的...或者说从太平洋岛上那鸟不拉屎的地道里,衣衫不整的被美军拖出来,被送往战俘营之后的那一刻应该是蒙圈的。

正在快乐吃饭的德军战俘

战俘是要工作的,美国南方有大量的农场需要战俘去开垦种植。也有大量的工厂需要额外的劳动力来给前线提供军需物资,美国的农场主或者企业主也很喜欢让战俘工作,因为效率不高,但好在可靠,也不会闹罢工啥的。以至于到后来美国各地工会代表都跑出来抗议,表示战俘抢走了美国工人的工作机会。到战争结束后,战俘要被送回去时,美国不少农场主还希望战俘们能留下来...

当然,按照日内瓦公约,战俘工作不是无偿的。美国给战俘每天不少于0.8美元的工资,这差不多是当时美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囚犯可以在营地当中自由购买香烟、啤酒和糖果。1944年,美国政府向战俘支付了2200美元的工资,但因为战俘的劳动而省下了8000万美元的开销,很明显这是一笔划算买卖。

顺便一提,当年的1美元购买力差不多等于现代的14.4美元,当时一罐可乐5美分(0.05美元)。

在德克萨斯种地的快乐德军

美国人对德国人没有太多的敌视,毕竟美国人祖上来自大德意志区的人口比英国人还多(不含爱尔兰)。因此本地人对这群德国囚犯还是挺友好的,甚至有些美军的非裔看守为此很不爽,因为德国战俘都能去白人餐厅吃饭,但他们这群黑人不行。

德国战俘正在观看电影,似乎是纳粹集中营的纪录片

相当一部分战俘都觉得,在美国战俘营的生活条件比在德国过的更好,有乐器,有工具,甚至还能读书学习,吃饭从来不是问题,甚至吃不完所有的食物,部分德国人还处理掉剩饭,因为害怕如果被看到没吃完,以后就会减少口粮。

有个德国人还说到,被捕的时候他只有128磅(116斤)。但在战俘营呆了两年之后,体重增加到185磅(166斤),他表示都肥到看不到自己眼睛。

1945年-1946年,这群德国战俘陆续回国。带回去的除了肥胖,还有在战俘营积攒的几百美元,这笔钱就当时而言算是笔巨款,也为战后的德国经济重启注入了一笔莫名其妙的额外资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