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7年前,那个被我霸凌过的少年的你,在哪里?

 今日字条 2020-09-23

《少年的你》

老警察跟年轻的警察一起吃火锅,突然问:“你小时候被人欺负过吧?”

年轻的警察说:“没有。”

“那你肯定欺负过别人。”

年轻的警察想了想,说:“那时候还小。”

老警察说:“要么你欺负被人,要么你被人欺负。”

——这句话说得太绝对了,但是却让我蓦然想起,我小时候也“霸凌”过别人。

你瞧瞧,我这么一个温良恭俭让的五好青年,竟然也有过这么糟心的经历,而且我竟然已经忘记了,如果不是这部电影,我可能永远都不会想起来。

不过现在想来,那个被我“霸凌”过的男生还是有点咎由自取。

我的初中是在一个农村的中学上的,同学们来自十里八乡,平时或有矛盾,但还不至于合起伙来欺负一个人。

我上初二的时候,有个家伙总是欺负我,现在想想与家长有关。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他爹妈老想着让他好好学习,于是找老师安排跟我同桌。可他根本不是学习的料,于是把怒火就撒我身上来,时不时给我来上那么一拳。虽然没有造成实质损伤,但至今想来依然觉得挺膈应。前几年回老家遇到他一次,彼此都胖了不少,表面上客气而热情地打着招呼,而我心中其实越发膈应他了。或许他对我也没什么好感,因为彼此都没要电话。

上初三的时候,我们分班了,他终于不跟我同桌了,彼此都很解脱。对他来说,再也不用在心灵上遭受一个学霸的无情摧残,而对我来说,终于可以免了肉体之苦。

初三上了几天,来了一个插班生,不是我们乡镇的娃。

你可能马上会想到,这孩子要被欺负了。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那时候真的从来没有拉帮结伙欺负一个人,但是这个同学是带着敌意来到我们班上的,他走路的时候,如果前面有人,他不会绕开,不会从人缝中挤过去,也不会说一声劳驾,而是直直地撞过去。

我被撞了很多次,觉得这人很不礼貌,但也没往心里去。

直到有一天,一个同学说:“我们教训他去。”

晚上到了宿舍,我们要他下来谈谈,他躲在上铺不敢下来,我们扯他腿,他就往里挪。

我们吼的声音很大,但却没一个人动手。

我们咋呼完之后就散去了。

所以,这次“校园霸凌”很是虎头蛇尾。

我已经不记得那个同学叫什么名字了,甚至不记得他有没有坚持到跟我们一起中考。总之,他很快就消失在我的人生长河中了。如果不是《少年的你》,这次虎头蛇尾的霸凌事件,我都不会想起,只会记得被那个差生追赶的惊慌场景。

对了,后来写小说,我还把他的名字用在了一个坏蛋身上。

那个被我们企图霸凌的男生,跟《少年的你》中的陈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朋友。

内向,不会招致霸凌;贫穷,也不会招致霸凌;但是没朋友,却很容易招致霸凌。

陈念的一切目的都是上大学,她自己也说了:“我不需要朋友。”

把自己隔绝在人群之外,很容易成为霸凌者的目标。如果陈念能以善意结交朋友,有自己的社交圈子,霸凌者动手时当然要掂量掂量了。

说回我那个忘记了名字的同学,他如果能融入我们班级,甚至哪怕只是安静地做他的美男子而不是横冲直撞挑衅我们,我们也不会起意要揍他。

电影上映的时候,全国各地的校园里同步上演霸凌事件,有心理学家建议,防止校园霸凌,关键一点就是孩子们要勇敢地说出来,云云。

我觉得,这基本上就是正确的废话。

因为,当一个孩子敢于说出来的话,他就不会遭遇霸凌了。

遭遇霸凌的,恰恰是那些懦弱的孩子,懦弱到不敢说的孩子。

我还是相信《人民日报》的提醒,预防校园霸凌,还是需要父母多注意,孩子蛛丝马迹的变化,要引起足够重视。

长得好看的,都点了“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