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友主页丨安之:得到的和失去的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0-09-23

莫言用了很多年才读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他说:“当时读不完是因为刚翻开书看了几行,就有了创作的冲动。因此没等把这本书读完就放下来写小说。”

我从别的作家那里也听过类似的话。有时看某一篇文章、某一章节、某一段落,甚至某一个句子的时候,思想被文字或表面或内在表述的东西所触动,心中涌起无数的想法,甚至有的想法和文章毫无关联。当这个想法多到盛不下,或者害怕一旦放下再也找不回来,又有激情汹涌澎拜到让他无法自已的时候,他必须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去写下来。

这种感觉真好!这是一种难能的品质或者说素养,这两个词可能不够贴切,我不知道怎么说,我只知道这是一个作家必备的素质。如果作家没有这种激情,不具备这种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感动,有时是一件事,有时是书中看来的,有时是自然界一个很偶然的现象,一个也许美妙也许普通的风景,假使他并没有被触动,而是被动地去想:我要写些什么呢,生活中还有什么别人没有写而恰恰是大众感兴趣的呢。作为一个连小人物都不是的我,敢断言这样的作家永远不会写出动人的作品。他不具备当一个作家起码的元素。

现在说一下我为什么忽然有了感慨。我正在看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这本书我刚开始看,现在正在读《几朵木花》,里面有几段话让我很有感触:

在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世界对我们说来,和成年时代不同。在童年时代阳光更温暖,草木更茂密,雨更滂霈,天更苍蔚,而且每个人都有趣得要命。

对孩子说来,每一个大人都好象有点神秘——不管他是带着一套刨子,有一股刨花味儿的木匠也好,或者是知道为什么把草叶染成绿色的学者也好。

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的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最伟大的馈赠。

如果一个人在悠长而严肃的岁月中,没失去这个馈赠,那他就是诗人或者是作家。归根结底,他们之间的差别是微细的。

帕乌斯托夫斯基对童年的描写,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只是后来,我们在悠长而严肃的岁月中,失去了这个馈赠。

我们也是这样想的,其实不然。我不了解别人,在我已经是成人的这些年里,我常常为很多事物所感动,有自然界的风景,有某人做过的某件事。我常常想跑到深山里去大声喊叫,想下雨的时候不穿雨衣不打伞在雨中漫步,想对着一朵盛开在寒风里的花儿,一棵初春时节刚刚钻出土地的草说出我的赞叹。甚至我在驾驶车辆最不应该分心的时候,我也从未停止过这份感知和感动。我的思想从未有一刻停止不动,其中很大一部分并非在思考一些诸如如何应付工作应付领导等等,那些我都可以放下,凡是放不下的,都是让我内心澎湃的东西。

我想这绝不是我的专利,你也有,大家都有。我们有时候羞于表现,觉得作为成年人有些矫情,有时候又忙着做饭看孩子干工作把它放在了一边,慢慢地,这些感动感知消失了,我们又去遗憾它的走开,又去怀念它,我们就是这样矛盾的人。

我有个从事写作的朋友,她的文字很有灵气,我曾经表达过我的羡慕与敬仰。她说灵气需要保护,我理解她这句话的意思。她身处的环境和我们是一样的,她能让她的思想和文字保持着一贯的灵气,其间付出的代价我们能够想象,因为我也从那个时候走过。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个和俗世格格不入的人,每天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带好孩子,就是看书。有一个女同学加闺蜜向她爱人介绍我,说我“曲高和寡”。我去公安局办事,大家都说我隐居了,一个同事说我“不知有汉”。有个高中的男同学说我:某某你不能再看书了,你看的书太多了,它会毁了你的人生。

后来,我终于屈服于世俗的压力,很多时候虽然做不到长袖善舞,勉强能够左右逢源。有熟悉我过去的同事评论我“像变了一个人”。再后来,我在工作中狠狠风光了一把,得到了许多荣誉和光环。我为此付出的代价是闺蜜坚决不承认说过我“曲高和寡”,说“你和这个词一点都不搭”。这句话我夜深人静想起来就脸上火辣辣的,仿佛她在“啪”“啪”扇我的脸。

有一次闺蜜发了个朋友圈说白羊座如何如何,我说我也是白羊座,她说你不是。你看,我在她眼里连白羊座都不配了。我都不敢去问公安局那位同事,是否还记得我曾经“不知有汉”,我害怕他茫然的眼光会让我连每个夜晚两小时的睡眠都保不住。

从去年六月份的最后一天,我开始尝试写东西。我写的第一篇文字是一首小诗,纪念歌手黄家驹去世十周年。半年多来,我写了很多东西,有时候也有些沾沾自喜,大部分时候是绝望的,觉得自己忒不成器。

这是一个过程,我现在逐渐变得平和了,我认识到我的文字不成器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我丢失了我的童真,我为了物质的东西丢了精神的东西,我已经变得似是而非。先是我的人不成器,然后才是我的文字不成器。这个怨不得别人,更不怨这个世界。

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没有人会凭空得到什么,尤其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有人可能从他祖辈父辈手里继承万贯家产,有人含着金汤匙出生,有人傍了大款,有人当了二奶,有人娶了富婆,这些都可以让人短时间获得物质生活地极大提升,都有捷径。传说中武功也可以这样得到,误入深山老林,或者掉到悬崖下面,或者救了某一位高人,得到了一套武功秘籍,还有高人临死给人灌顶等等,都可能让一个人的武功突飞猛进。世上却没有任何捷径让人精神上从一穷二白变得富有,你从任何人身上都继承不了。

保有自己的童真,在以后的日子里孜孜以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一条不归路,如果你做不到,就安于现状好了。

一点感慨,不知所云。


【栏目简介】

    由于报纸版面有限,小编总为不能为众多文友提供更多展示自己和与其他文友交流的平台而苦恼。如今想出这么个办法:

■作者:安之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