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晚晴》:脱离苦海后写的诗,藏不住的轻松喜悦,读着都高兴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09-23

公元847年,34岁的李商隐终于离开了京城长安,再也不用夹在岳父和恩师之间难受了。这次出京他得感谢桂管观察史郑亚,是郑亚赏识李商隐的才华,也深知李商隐待在京城里的艰难处境,于是赴桂林上任前,邀请李商隐一起到桂林任职。#郝人读诗词#


郑亚属于“李党”成员,这次外迁属于“牛党”对“李党”的清洗。李商隐愿意跟随被贬谪的郑亚离开政治中心外放,一来是他内心里一直认可李德裕的政治主张,愿意追随“李党”,想离开“牛党”;二来是已经对自己的政治处境有了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如果再待在京城,夹在两党之间,会非常难受,不被清洗就是好的,更别提升迁的事了,不如远走外地,避开政治斗争更好更安全一些。

广告女子夜里喝醉误将小偷当丈夫,早上醒来才发现不对,瞬间崩溃

不过,李商隐追随郑亚到桂林后,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又返回了京城。主要是由于郑亚被“牛党”再次贬官,由桂管观察史降为循州刺史,没有了依靠的李商隐不得不再次返回长安,这是后话。


刚到桂林时,李商隐是轻松的,一种跳出苦海、逃脱牢笼般的轻松。他写了一首《晚晴》诗,表达了他的这种心情。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一个人独居桂林,雨后俯看桂林夹城,春天已去,夏天已经开始清朗。感谢上天怜爱,小草再也不用遭受雨水的浸泡,终于雨过天晴了。我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夕阳余晖透过窗棂,洒进阁楼。鸟儿的窝巢已被晒干,鸟儿飞翔的体态又恢复了轻盈。


在诗中,李商隐把自己比作“幽草”、“越鸟”,感受雨过天晴后的清爽,如同自己从京城政治斗争漩涡中脱身而出后的轻松。“深居”的人本应是孤独的,但却还有心“俯夹城”,诗的第一句就道出了自己的心境是愉悦的,春天过去了不可怕,因为夏天是清爽的。我这株小草,终于老天也来可怜我了,不用再泡到雨水中煎熬,可以沐浴阳光照耀了。我可以站在高楼远眺,欣赏这落日余晖,再也不用压抑着自己。我也可以像这南方的鸟儿,自由飞翔,不用担心身体上再沾湿雨水,因为我的鸟巢已经晒干。


诗人李商隐借用人们常见的久雨初晴后的风光,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到诗中。诗中画面有静有动有色彩,在温馨的画面中,随时跳动着心情的轻松和愉悦,随着诗意的层层递进,一个积极而乐观的李商隐悄然跃出纸面,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虽然不到一年,李商隐不得不又回到京城,那是后话不提,但此刻的李商隐的心情一定是脱离苦海后的轻松和喜悦。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