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血沃幽燕的传奇英雄

 冬不拉拉 2020-09-24

来自:前线客户端

一位血沃幽燕的传奇英雄

战友们凭吊白乙化

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这里的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白乙化、包森等众多英雄人物,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北平的中国大学,一个青年学生正拿着一份退学抗战申请向校长申诉。校长透过厚厚的镜片观察着面前这个高大、白净的小伙子,说:“你还是学生,手无寸铁,你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读书。”年轻人非常激动,说:“大敌当前,还能有心求学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吾当先去杀敌,再来求学,如能战死在抗日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这位年轻人就是人称“小白龙”的白乙化。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白乙化组织垦区暴动,指挥暴动出来的学生武装,渡黄河、穿沙漠、战雁北,东进抗日。他曾对战士说:“大家今天要抗日,明天要抗日,抗日终于来到了,我们决不能动摇,决不能迟疑。”他率领抗日先锋队与日军展开激战。1939年,抗日先锋队来到平西,与冀东抗联(冀东大暴动部分人员组编)会合,在萧克亲自指导下合编成华北抗日联军,白乙化任副司令员。当看到生活在侵略者铁蹄下的北平人民的苦难生活,他怒火中烧,热血沸腾,奋笔写下“余愿得偿矣,杀敌在今朝”。随后,他率领队伍在楼儿岭吃掉日军一个大队,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和威风。经过两日血战,300多名日军被歼灭,大岛大队长当场丧命,奥村中队长等3名军官逃进一座山神庙,无路可走,集体上吊自杀。
1939年11月,冀热察党委和挺进军政治委员会提出“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战略方针,华北抗日联军改编为挺进军第10团,白乙化任团长。在这个团里,有70多名大学生干部。因此,萧克曾经把第10团形象地称为“知识分子团”。
1940年春,第10团奔赴平北,开辟丰滦密敌后根据地。第10团战士在白乙化的带领下,在平北取得辉煌战绩。经过连续37次战斗,终于彻底粉碎大“扫荡”,一举歼灭日军的“常胜部队”铃木大队,并在长城以北开辟新的根据地。
丰滦密人民亲眼看到第10团是一支打不垮、赶不走的坚强队伍,抗日信心倍增,更把白乙化看成是传奇式的英雄,他的事迹被编成故事到处流传。
1941年春节前夕,白乙化在马营会议上提出“把丰滦密根据地进一步向伪满统治区扩展,将武装斗争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并做了战略部署,要求提高警惕,严防春节期间敌人偷袭。不出所料,2月4日,日伪“讨伐队”前来偷袭,战斗在马营西北的降蓬山上展开。白乙化布下口袋阵,准备全歼敌人。狡猾的敌人从侧面插了过来,与一营迎面相遇,白乙化站在前沿阵地上,手执令旗进行指挥,警卫员害怕发生意外,硬拉他趴了下来。敌人很快被击溃。为消灭躲在长城楼子里负隅顽抗的残敌,白乙化再次跃上大青石,挥动令旗,高声命令一营长:“王亢,冲锋!”就在这时,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他的头部,白乙化牺牲了,时年仅30岁。
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发表《告全军同志书》说:“同志们,我们挺进军中有为的、英勇善战的白乙化同志,不幸在二月四日平北马营战斗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这不但是八路军挺进军的损失,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一个很大的损失。因为损失了一位有着丰富军事经验的优秀指挥员,损失了一位有着长期斗争历史的坚强的党的干部,损失了一位曾为民族独立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的英雄。”1944年5月,丰滦密联合县和冀东第五地区队,为白乙化烈士建立镌刻着“民族英雄”4个大字的纪念碑。1984年,密云县人民政府重建白乙化烈士纪念碑,萧克手书碑文:血沃幽燕,名垂千古。
责任编辑:钟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