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天给宝宝穿衣服,遵循“贵暖不贵多”原则,看看你家娃穿对了没

 IF枕边育儿 2020-09-24

前两天和闺密约着带娃一起去商场玩,刚刚进门闺密就开始给娃脱衣服,我说:"这也太早了吧,待会进去了羽绒服一脱不就完了?" 闺密却说:"他穿得多,得赶紧脱!"

没想到她竟然给娃穿了四层衣服,脱了羽绒服以后,里面还穿了一件马甲,羽绒马甲里面还穿着一件毛衣,毛衣下面才是保暖内衣。原来这两天流感横行,闺蜜担心宝宝着凉感冒,左三层右三层把娃裹成了粽子。

随着气温骤降,很多妈妈带娃出门时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孩子冻着,出门前家中老人更是千叮咛万嘱咐"给娃穿多点!"宝宝的姥姥有次甚至在他的棉袄上,又套上了鸭绒羽绒服。冬季给宝宝穿衣,我们往往会陷入"越多越好"的误区,但随着社会发展,孩子穿衣服其实是"贵暖不贵多。"

穿多真的暖和么


材料科学家告诉我们:随着厚度的增加,虽然导热减少了,但热对流产生的热量损失会急剧增加,因此在热传导与热对流之和最小的时候,保暖效果最好。

在老一代人的观点中,穿得多几乎就是和"暖和"画等号的。那是因为在过去,衣服所用的材质很单一,保暖效果都差不多,所以穿的越多越暖和。可是在材料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自发热、摇粒绒、抓绒等等都被做成了衣服,保暖和穿得多可就不能画等号了。

就像上图所示,我们都知道"暖和"的感觉实际上是来自于"散热慢",就是宝宝人体的自身温度不流失。也就是说,宝妈给娃选衣服时,那些隔热好的衣服,自然就暖和。因为空气隔热最好,所以穿2件棉衣服,也没有一件蓬松的羽绒服暖和。

此外,皮肤的蒸发散热,也是我们感觉到冷的原因。所以除了隔绝外面的冷空气,保存身体的热量外,减少汗液蒸发也会让娃感到暖和。所以选择吸汗的材质作为宝宝的内搭,也会让宝宝感到暖和。

冬季穿衣"贵暖不贵多"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中提到:并不是所有的父母明白该如何给孩子穿衣,应该按自然、宽松、符合形体的原则来给娃穿衣服。

在冬天,爸妈们往往担心孩子穿得少会感冒,给娃穿了一层又一层,然而其实并不是穿得越多越好。宝宝本身就容易出汗,并且他们的活动量也很大,给娃穿太多的衣服,非但起不到预防感冒的作用,还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一方面,穿得太多会限制孩子的运动。

冬天的衣服本来就很厚,如若再给娃穿上过于多的衣服,那么臃肿的上衣和裤子就会给造成四肢活动困难,双臂伸展不顺畅等问题。孩子跑动起来,或者想要玩滑滑梯或者楼梯之类的游戏,就会容易摔倒。

另一方面,那么多层衣服不易穿脱。

记得有次和朋友一起去幼儿园接孩子,幼儿园老师对朋友说:"晨晨妈,下次别给娃穿这么多层衣服了,每次午睡起来大家都穿好了,晨晨还在一层层套衣服,穿不上急得直哭。下次给他穿一件厚点的就行了。"对于学习穿衣服的孩子,如果衣服件数太多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困难,打击宝宝的积极性。

给娃穿衣到底参照什么?

当我跟闺蜜说起"贵暖不贵多"的穿衣法则时,闺蜜委屈地说:"我是参照'洋葱穿衣法'啊"。这种方法提倡我们多穿薄衣服,一层层叠搭,方便在气温变化时进行穿脱。

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洋葱穿搭法其实更适合在多种场景下工作的成人,而并非生活路径单一的儿童。在给宝宝穿衣服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往往只有两到三个场景。那么出门之前,该凭借什么给宝宝选择衣物才是合适的呢?宝妈们可以参照下面这几个因素。

1、 外部因素

决定给宝宝穿什么样的衣服,不仅要看手机上天气预报的气温状况,还要看户外的湿度和风速等因素,决定给娃穿什么衣服。比如在风和日丽但气温并不高的日子,可以给孩子选择棉衣或绒衣,但如果大风天气,就要考虑防风。此外孩子的出行方式,也需要考虑在内,如果全程坐车出行,则不需要穿得太厚。

2、 室内因素

带宝宝出门是在户外散步?商场空间里玩耍?还是到早教中心等人多的地方?不同的场景,孩子的穿衣方案也不相同。带娃去商场逛街时,经常能看到孩子一个人穿着居家内衣在前面跑,家人拿着外套、毛衣、毛裤在后面跟着,整个变成行动的衣服架子。如果不想这么尴尬,三层穿衣法,完全可以搞定商场+户外两个场景,何必一层又一层。

3、 宝宝自身

在给娃穿衣服时,不仅需要考虑外部因素,也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增减衣物。大病初愈,或者流感严重的时候可以多注意保暖。孩子身体健康时,适度的寒冷感,可以锻炼孩子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日本的小朋友即使在很冷的冬天,都穿着短裤,也是这样的道理。


凌晨妈妈来唠叨:

老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而现在的我们不是给娃吃得太多,就是怕孩子冷,穿得太多。其实适当的寒冷锻炼,能让孩子的体魄变得更好,而穿衣服也不仅需要考虑保暖,更需要考虑孩子活动的方便和舒适。

欢迎留言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