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用手开车吗?Out了!无人驾驶呼啸而至

 通信信息报 2020-09-24

近几年,无人驾驶势头大好。

“江湖”上一直有着它的传说。


2018年底,4台“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的深圳巴士集团公交车在福田保税区首发试运行这也是全球首批智能公交;去年9月,百度在长沙测试无人驾驶出租车45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在特定开放路段;而就在近日,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通过滴滴APP线上报名,审核后就能在上海测试路段免费呼叫自动驾驶车辆进行试乘。


目前,

在很多城市

都有无人驾驶汽车的试点运行,

我们不禁要问无人驾驶时代真的要来了吗?


据悉,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车联网技术已经由“联网”向“智联”迈进,其中发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也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那么,在此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能否乘无人驾驶之风实现换道超车,由大到强?目前无人驾驶领域现状如何?瓶颈在哪,又该如何突破?


政策加持,

数十万亿“新基建”盛宴开启

无人驾驶技术(亦称自动驾驶技术)被认为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当今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突飞猛进的浪潮下,国家也将无人驾驶划入重点规划层面。

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并开发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推广应用交通装备的智能检测监测和运维技术,构建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

最近,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征求《公路工程适应自动驾驶附属设施总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自动驾驶公路技术规范意见稿》),从顶层设计上为修建自动驾驶专用公路确定了标准和方向。这意味着,中国自动驾驶公路的首个国家标准即将出台。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表示,当前我国自动驾驶已经进入产业化前期,在公路工程方面需要新标准、新要求。而《自动驾驶公路技术规范意见稿》的提出将拉开道路数字化的帷幕,自动驾驶离实际的上路又近了一步。

在“新基建”的指引方向下,国家大开“绿色通道”,各地自动驾驶领域及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布局和落地。


例如,在湖南长沙,市民已经可以通过百度地图呼叫Apollo Robotaxi,汽车行驶过程中无须人为干涉,且目前每辆车内均会配备安全员;4月27日,高德打车宣布与AutoX合作,将于近期在上海启动Robotaxi体验招募活动,上海成为继广州、长沙之后第三座Robotaxi“上路”的城市。

与此同时,随着《自动驾驶公路技术规范意见稿》的发布,行业内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将会全面展开,高精度地图、定位设施、通信设施、交通感知设施、自动驾驶监测与服务中心、网络安全等领域都将会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活力。

据麦肯锡2019年的数据报告显示,中国自动驾驶规模将突破万亿美元,有潜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并将使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的流动性利润至少增加600亿美元。在麦肯锡的基准预测中,自动驾驶汽车可能占到2040年旅客公里数的66%,从出行服务中产生1.1万亿美元的市场收入。而在“新基建”的推动下,这或许是一个能够达到数十万亿市场规模的“盛宴”。

5G推动无人驾驶场景加速到来

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阶段是高度依赖人工智能技术、传感器精度、芯片算力、通信稳定性和速度等因素。而5G技术对于无人驾驶也是加分项,5G与无人驾驶结合的实际场地,基本是在5G完全覆盖区域内,如果偏离这个区域就会出现问题。

2019年6月6日,我国5G商用牌照“落地”。当时,广州市正式发布了首批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其中,六家企业获得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通知书。5G商用牌照开始发放后,广州成为首批商用城市。

随后,长沙、武汉、北京等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步向无人驾驶企业发放了路测牌照,5G时代下的无人驾驶场景正在到来。


在5G发展的这一年,无人驾驶领域基础设施不断搭建、完善,技术探索与落地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基础设施方面,比如中国首条自动驾驶高速开建,布局5G设备,预计2022年正式通车。杭州、长沙等多个城市也搭建了自动驾驶车道,并布局5G设备。

在实现无人驾驶商业化的过程中,汽车产品只是体系中的基础项,智慧道路是最重要的支持,此外,车联网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葛雨明表示,在车联网领域,5G通信技术给车辆的应用场景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基于C-V2X的车联网应用,从信息服务向提升安全效率和自动驾驶服务演进。

在实际的落地应用方面,5G正在助力无人驾驶落地城市,比如今年4月份,上海市民使用高德地图平台可以呼叫乘坐AutoX无人车;同期,百度也全面开放Apollo Robotaxi服务,长沙用户通过百度地图、百度App免费试乘。

5G无人驾驶在货运领域也已广泛使用,在鄂尔多斯达拉特旗一家露天煤矿,数十辆基于5G技术的无人驾驶矿车已经在矿区运作,完成矿产运输。技术人员可以一人监控多车在进行无人驾驶运输。

从概念到落地,5G推动下的无人驾驶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

仍需要技术层面的突破

5G时代下无人驾驶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有业内专家指出,我国的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在建设中,而无人驾驶的推广需要实现更全面的覆盖和更稳定的网络环境。同时,5G和车路协同应用的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验证,例如车规级的5G远程车载终端TBOX还没有进入量产阶段。此外,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互为冗余,但同时要求两个系统都需要足够稳定,才能保证两个系统联动起来时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是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即使在5G走向成熟,依然会面临一些问题。


就目前而言,AI技术需要强大的计算机作为支持。随着传统半导体产业逐渐迎来技术瓶颈,AI技术进步或将面临新的停滞,这也将进一步限制在无人驾驶领域AI技术的应用。


而且就在前段时间美国汽车协会的测试中,主流车型的自动行人检测系统和紧急制动系统在行人检测方面表现不稳定,在夜间完全无效。 感知路况作为自动驾驶的重要技术,仍不够完善。

目前,感知所用的传感器各有优缺点,很难找到一种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传感器器件。例如,激光雷达对雨雾的穿透能力受到限制,对黑颜色的汽车反射率有限;毫米波雷达对动物体的反射不敏感;超声波雷达的感知距离与频率受限;摄像头本身靠可见光成像,在雨雾天、黑夜的情况下其灵敏度会有所下降。 另外,当处于雨雪天等恶劣的环境中时,无人驾驶汽车可能无法精确识别周围环境中的相关因素,难以进行判断和决策。

除了以上几点,对于出行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当发生交通意外的时候,例如一辆私家车和校车相遇,无人驾驶汽车该做出怎样的判断?是应该优先保护车主,还是要为了保护装满孩子的校车,而牺牲掉自己和车主?当无人驾驶出现车祸的时候,是车主负责还是造车厂负责?与无人驾驶相关的法律仍处于空白阶段。 


攻克技术难题、完善法律、探索商业模式、无人驾驶汽车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地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END

 向“通信信息报”投稿,请致信:txxxb2001@163.com,

稿件一经刊发,将根据文章质量,

提供千字200元-500元的稿酬。

其他合作、建议、新闻线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