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基金第一课:先搞懂,为什么基金赚钱,基民却赔钱

 訫已 2020-09-24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统计,自开放式基金成立至2017年底的20年,偏股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6.5%。

年化16.5%,是什么概念?它意味着20年前,你投了1万元钱,到了2017年底,会变成21.21万。

再看看近十年的数据,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的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国主动型股票和混合型基金的十年整体上涨了96.52%,年化收益接近7%,大幅跑赢了下方的沪深300。

然而,我们身边大部分基民的感受却是截然相反,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亏损出局。

基金赚钱、基民却亏损,为啥会这样?总结下来,主要就以下两点原因:

一、高位追涨

关于追涨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假设一只基金一开始规模为1亿,基金净值为1元,几个月之后,该基金净值上涨了100%,净值为2元,变成了一只大牛基;

在各种宣传带动下,此时的规模也一下子暴涨到了70亿,这其中,有2亿是一开始的1亿净值增长导致的,剩下的68亿元是哪来的?

答案:基民追高买入。

再往下假设,到了年底,这只基金又从2元净值下跌了20%;

即:净值由2元跌到了1.6元,此时,该只基金全年业绩是从1元到1.6元,即:上涨了60%。

然而,那些后期追进来的基民却没有这么好收成。赚钱的时候,规模是从1亿开始上涨的,而下跌时的规模可是70亿。

为什么基民热爱追高?这是人之天性。短期高收益吸引关注的目光,当身边的人买基金赚了大钱,自己便开始蠢蠢欲动。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基金新发行的规模也可以看出。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在牛市中,往往密集发行,而行情低迷时却相反。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下图为近10年公募基金发行数量与份额。

数据来源:wind、上海基金评价研究中心

再看看近10年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发行数量与份额

可见,在市场火热时,不仅新基金的数量会增加,发行的规模也会跟着飙升。 

基金的发行数量和份额基本和股市行情呈正相关关系。而基民对基金投资明显呈现出“熊市无人问津,牛市跑步入场”的特征。

回想起,我2007年第一次在银行买基金也是如此。

那时候,互联网还没有这么发达,银行每天会把热门基金写在一个小黑板上,几乎每天早上一大早就有好多的人在门口排队买基金。

基金界有句话叫做“好卖不好做,好做不好卖”。由于基金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管理费,而基金的管理费与规模挂钩,而非业绩挂钩。

大牛市中,基民购买基金的热情高涨,规模容易做大。然而,发行容易,在牛市中进行投资,却非易事。

此时建仓,相当于追高,前期的火爆已经透支了未来的上涨,不建仓则可能跑输大盘,导致基民的赎回。

熊市则是“好做、但不好卖”。熊市中,很多股票由于下跌,具有相当不错的性价比,因此,反而是基金建仓的好时机;

然而熊市中,市场交投清淡,基民情绪低,对后市持悲观态度,此时的基民更多的是赎回。

此外,大部分基民买基金时,主要参照排行榜,买入的基金多半是近段时间的热点或短期排名考靠前的基金。

一些基金销售平台,也倾向于向投资者推荐近期的热点基金。

这和炒股的道理其实是类似的。这些进入公众视野的热点基金往往估值较高,后期追入的基民如果没有及时撤出,可能沦为最后的接盘者。

实际上,投资要想赚钱,应该遵循“人多的地方不去”,能够让基民真正赚到钱的基金,从来都不是靠抢的。

二、频繁交易

由于,大部分基民买基金都是在赚钱效应的带动下进场,买的基金大都是近期的热点,消费走强买消费、5G热门买5G。

不少基民的投资路径是这样的,买入风头正劲上的A基金,持有了一段时间收益不理想,小亏,为什么涨了这么多,我一买就跌了?

于是卖出,换入有着热门概念的B基金,拿了几周,小赚或小亏,热点又轮换到别的板块,于是再换入C基金……

这样换来换去,到头来,没赚什么钱,手续费却交出去不少。

更有甚者持有不足7天,这里必须要提醒的是,如果采用场外申赎的方式购买基金,一旦持有时间不超过7个自然日,还要缴纳1.5%的惩罚性税率,如果一年这么短赎几次,对投资收益将是极大损耗。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频繁交易和投资者过度自信是分不开的;

根据《基金个人投资者投资者调查问卷分析报告(2018年度)》,89%的投资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高于或者处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金个人投资者对自己基金投资的自信。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基金赚钱,基民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高位追涨、短线交易、频繁换基等。

其背后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投资者在买入之前,并没有下功夫去研究基金。

针对主动型基金而言,我们至少要知道其投资风格、基金经理的历史收益,基金的历史业绩、道德风险、人员变动、投研团队等。

判断其当下的高收益是由于踩中了热点,还是源于其一贯管理能力优秀。

而对于指数基金而言,我们要研究其编制方式、历史业绩表现、跟踪误差、估值情况等,尽量在估值低的时候买入,高估时少投或者止盈,避免出现追高、频繁交易等不理性的投资行为。

that's all.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不吝您的点“在看”和转发哦,你们的支持是我坚持的动力。在此谢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