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街】查贵明|外婆的野菜

 槐树街183号 2020-09-24

         月夜。温一壶烈酒,等你。

 外婆的野菜 

作者:查贵明

编辑:雨柔          排版:小和尚

小时候,母亲经常隔三差五地带我去外婆家。回来时,外婆总是背着舅妈悄悄地塞十几斤米或几斤面粉、半小袋豆子之类,让母亲带上。我之所以乐意与母亲到外婆家,一则是能与表姐表弟们打成一片,开心地游戏,这时严厉的舅舅和舅妈也不好说他们,因为我是小客人,有外婆的袒护和纵容;二则是喜欢吃外婆采来的野菜。

每次,只要我一去,外婆总是问:“大外孙路上饿了吧,喜欢吃什么?外婆给你做。”我总是爽快地回答:“喜欢外婆做的饺子。”那年月,生活不易,猪肉几个月不知能否吃到一回,小菜里见到的只是星星点点的菜籽油,更谈不上吃荤了。外婆让舅妈和面擀饺皮,自己提着个篮子带上小铲子,迈着三寸金莲与母亲一起到野外挖野荠菜去,我则与小老表们高兴地疯作一团。

 外婆和母亲把挖来的新鲜嫩绿的野荠菜掐根择好,洗净,切成碎末,用沸水烫个半成熟,倒点素油,撒上盐,拌成饺馅,然后她们与舅妈一起开始包饺子。我并不关心她们劳作的过程,我关注的是,等我玩得筋疲力尽,觉得肚子咕咕叫时,突然听到外婆一声喊:“饺子好了,快来吃野菜饺子咯!”于是我揩一揩额头的汗水,顾不上洗洗沾满灰尘的乌黑双手,就吃起饺子来。母亲急忙拿了块湿抹布替我擦了又擦。

 外婆的野菜饺子真香啊,这是我特喜欢的一种味道,一种殊异的清香味——外婆野菜饺子的味道。我胃口大开,饕餮大嚼。小老表们也经常望眼欲穿地盼着我来,因为他们也每每在这时才能打上一次牙祭。可老表们碗里漂的饺子屈指可数,而我碗里的饺子干干的,是他们每个人的三四倍。表弟吃完了,看着我津津有味地海吃。舅妈瞪了他一眼说:“去!到锅里盛些汤吃。”他乖乖地跑去了。我撑得要死,最后还有两个实在吃不下了,就端给了母亲,母亲说:“快给外婆送去呀。”我端到外婆面前:“外婆,您吃。”外婆慈祥地弯下腰,微笑地问:“宝贝外孙真吃饱了?”我毫不犹豫:“饱了,吃不下了。”然后,外婆接过我的碗,给表弟端去。

 有回,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正赶上外婆家的麦面吃完了。吃不成外婆包的野菜饺子,我撅着个小嘴。外婆说:“看,小嘴都能挂个水桶了。别急,哪能让你饿着肚子呢,我给你采马齿苋来炒鸡蛋。”我听到有吃的,还有鸡蛋,就破涕为笑。

 但是到吃饭时,舅妈端上来半脸盆的炒马齿苋,怎么也找不着一丁点的鸡蛋,鸡蛋哪去了呢?我明明看到外婆打了三个鸡蛋的。外婆说:“鸡蛋藏到马齿苋的菜叶里去了,等吃到肚里才出来。”我于是又是一顿风卷残云。

这次没吃到鸡蛋,但是香椿头炒鸡蛋却让我真真正正地吃到了。

外婆家的门前有棵高大的香椿树,是外公年青时栽植的。表姐说香椿树的叶子是能吃的,他们每年春天都吃。表姐没骗我,我们清明节前来给外公上坟,外婆就从香椿树上摘下了几枝刚刚冒芽的嫩香椿头给我炒鸡蛋。树上的嫩头并不多,大多光秃秃的。外婆对母亲说:“不多了,打春上来,都吃过好几回了。村里邻居家来客人也来揪些炒鸡蛋,乡里乡亲的,哪能不给哩,人来客往,互相帮衬。”难怪在我的印象里,外婆家门前的香椿树从来都不见有几片树叶。外婆的香椿头炒鸡蛋让我又一次大快朵颐,这次量少,外婆是背着小老表们单独为我做的。 

最难忘的是与外婆一起拾地蛋皮(地衣)。外婆家住在圩区,那次是春夏之交,我与母亲来到外婆家,一场雨过天晴后,天上出现了彩虹,童年里,彩虹是经常光顾我们农村田园的。外婆说正好去河滩拾地蛋皮,我嚷着要去凑热闹,本来母亲不让去,可外婆同意了,说人多力量大,还带上了小老表们。外婆拄着拐杖,不然她的小脚在河滩松软的泥土上是很容易摔跤的。 

河滩上的地蛋皮像雨后春笋一片一片的,黑木耳似的散落在草根里,柔韧韧的,还都沾着碎屑的枯草,很容易捡碎。外婆说:“小心点,慢点,尽量不要撕碎了。”可是我总是很少能拾几块整片的,大多捡碎了。外婆在潮湿的河滩上行走,再加上青苔似的粘滑的地蛋皮,滑倒了两次,幸好有母亲和表姐的搀扶。炒地蛋皮,比马齿苋和香椿头要好吃多了,我狼吞虎咽,可能里面也有我的劳动吧。

外婆家最鲜美的野菜,就是腌在小菜罐里的野小蒜了。那次晚饭,舅妈给我盛了碗稀饭,我一看便没了胃口,虽然我的稀饭比老表们要稠得多,应该说是干稀饭,是舅妈特地从锅底捞上来的。这时,外婆端了一碟小菜过来,说:“尝尝腌的野小蒜,我上姥(mǔ)山锥拔的。”(外婆家远处有座独山叫姥山)吃着外婆腌制的野小蒜,就着稀饭,真是鲜美无比,一下子让我终生难忘。而我的老表们是喝着稀饭就着零星的几缕野小蒜的。一小碟野小蒜,几乎让我吃了一半。吃完后,我说:“我要和外婆一起去山上拔野小蒜。”母亲说:“别任性!拔小蒜要到春天,这大夏天的,早没小蒜了。”外婆说:“不急,不急,想吃,回去时把罐里的都带上。明年开春你们来,我带你去姥山锥拔小蒜。”那天夜里,我醒了几次要喝水。 

可是还没等到过年,外婆就去世了,我的拔野小蒜梦也就结束了。对于我,外婆很“偏心”,比对我的老表们(她的亲孙子们)都好,她对我的爱是不求任何回报的,时间也没给过我任何机会,在我的记忆里外婆比奶奶还要亲。成年后,有回我带着妻儿去游褒禅山,在山沟岩隙处,我终于见到了野小蒜,一丛一丛的。我执意要拔上一些,妻子不赞成,女儿嚷嚷拔什么破草。我只在容易得手处,拔了几根,已汗流浃背。想当年,外婆一人,是怎样踮着一双裹脚,艰辛危险地攀援,采得味美的野蒜?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如今自己都快是外公的人了,回想小脚的外婆和她无私的爱,吃着今天的“家菜”,想到物质匮乏年代外婆的野菜,它在我童年的食谱里虽不是主食,但永远是难以忘怀的上等野蔌佳肴。

作者简介

查贵明,1971年5月生,安徽全椒人。中学语文教师,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全椒县作家协会理事。曾是《意林》(中学生版)等期刊的签约作者,《中学生学习报》(美文阅读周刊)的兼职编辑。在全国各媒体公开发表散文小说三四十万字,出版过个人作品集《襄水清流》和《襄水静流》。

界世的你当不

只作你的肩膀

周一散文街

玉小姐邀你以情成文,以文散心......

(投稿邮箱:3193787507@qq.com)

空·

槐树街旧作:

12345

槐树街183号   |   原创“客栈文化”

一个以客栈为主要出没场所的自媒体

自由与梦想:一起笑傲江湖

聚集江湖人士  听最精彩的故事 

欢迎成为客栈人

图片|网络

总   顾   问:朱山坡

顾          问:陈琦  梁晓阳  吉小吉  谢夷珊 

总          编:老板

主          编:老板娘

策 划 总 监:夕夏

栏目掌门人:玉小姐  九霄云心  小小贝  六郎  

                   天天  兮兮

编          校:林娇蓉  涟漪

制          作:异乡人  惊蛰  飞鸟  定官

合 作 刊 物:《北流文艺》《漆》

稿费微信号:13787493310

投 稿 邮 箱:3193787507@qq.com

(文章须原创首发。并附上简短自我介绍和照片一张。赞赏的百分之五十作为作者稿费,剩余部分为平台运营费。如总额超过300,稿费升至百分之七十。如低于10元,不发放。)

关于槐树街每月的评奖

      为了感谢作者和读者一贯的支持,进一步营造良好互动的文学氛围,槐树街自改版后将进行每月评奖。

一、奖项设置:

       1、“槐树街之星”人气奖:根据作者投稿平台栏目的作品阅读量、赞赏量、留言量、点赞量等评选出最佳人气王五名。(每个栏目每月限评一名,每位作者每月只参加一个栏目的评选。)

      2、“最佳阅读”奖:根据读者阅读作品总留言量、赞赏量等评选出最佳阅读王五名。(不分栏目。)

      3、获奖作者和读者的奖品均由邯郸市“石简书店”和北流市“好店员”友情赞助。

       4、评选结果最终解释权归槐树街所有。

二、投稿要求:

       1、投稿作品体裁为散文、小说、诗歌、杂文等原创,未公开在网络平台发表的首发作品,禁止抄袭及一稿多投,经发现一律作废处理。

        2、除诗歌外文章字数控制在2000字左右。

       3、投稿邮件请注明投稿栏目标题,如【周一散文街】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