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合村 名医嘉号“小神农” “台州好人”今有两

 龙山园丁 2020-09-24









  东合村

  名医嘉号“小神农”

  “台州好人”今有两

  本报记者 黄晓慧 文/图

  9月8日,记者走进了新河镇东合村,探访韩士良、韩渐逵两位名医的老家。

  儒医嘉号“小神农”,父子双双入县志

  在温岭医学史上,有一对父子名医韩士良、韩渐逵,他们是今天的新河镇东合村人,《温岭县志》《温岭市卫生志》等志书,均收入了两人的事迹。其中韩士良,《温岭市卫生志》是这样记载的:

  韩士良(1834—1892),字履石,清太平县迂浦(今新河镇东合村)人。少年力学,博通经史,尤笃志医学,凡岐黄家言,博览无遗,仲景、东垣诸书,研究甚深。尝手绘一图,于五脏六腑,百脉经贯之处,检验入微。且善辨药物,百药入口,尝味即知其性,一时有“小神农”之称。治病常注重肾脏之强弱,认为肾为一身之根,五脏之本,肾气旺则健康,肾气衰则诸病生,内伤杂症重补肾,籍以调理病机,屡挽沉疴,常愈痼疾。所遗临床笔记,以治内伤、外感病例为多。时有经望色切脉后,断其难治之例,必细慰家属,果预言不罕。士良辨症之精明,用药之适当,无不效验如神。曾设医馆于黄岩石曲多年,医誉数县皆知,求治者门庭如市。遇贫者求治,从不计报酬。台州知府、太平知县以其治病有效,颁匾嘉奖。晚年以《内经》为本旨,参以临床经验,撰《经络传》7卷和《养性室医案》。又自制针灸铜人一具,绘以经络,标明穴位,以示教习医者。

  古时候,许多中医师本身就是秀才等出身,能诗善画,可谓“儒医”,韩士良就是其中一位。

  韩士良曾自撰两联以明志,一副自撰联为:“遵司马格言,且慢积财先积德;慕范公素志,不为良相作良医。”“脉理在神,最要分明三指下;病机多变,先须融会一心中。”

  他的诗歌作品也还存世,临海博物馆藏有他著的《雪心楼诗草》一卷,篇幅虽然不大,却是颇有可读处。

  韩士良的诗作,不少是写春夏秋冬四季风景的,在他的笔下,四时田园生活充满了清新的气息。

  比如:

  《立春日》:夜观斗柄下回寅,处处迎春未觉春。待得须臾青帝到,庭梅堤柳一时新。

  《清明》:清明佳节常多雨,洒面沾衣助涕零。欲问招魂何处所,山南山北草青青。

  《嫠妇春日感时》:春情脉脉恨春眠,春动愁人百思牵。紫燕双穿红杏雨,黄莺对舞绿杨烟。每看少妇新妆艳,回忆当年旧事缘。脂粉同抛花下泪,枉将对镜惜红嫣。

  《中秋夜云阴不得玩月》:料得今年此夜中,嫦娥欲出广寒宫。仙客恐落凡人眼,故放重帘幔碧空。

  《立春日遇雪》(戊午岁):纷纷白雪乱交加,几怪春来景未赊。庭树却愁春信误,还能顷刻作梅花。

  《田家杂兴》:春郊雨足晓云蒸,无限春光倒眼凝。绿树数株千叠嶂,青秧半亩一机绫。山悬瀑布溪流急,水满池塘野岸崩。桑扈田畦连夜叫,蚕缫农事及时兴。

  《春江晓景》:侵晨潮动泊航船,月落春江放晓天。两岸新晴堪画处,疏林茅屋半山烟。

  还有一些诗,反映了他的读书、考学生活,他曾在今天的新河镇楼岙村半山的中洞读书,《雪心楼诗草》中,就有不少反映娄峰读书的诗歌。

  比如:

  《云影》:一片闲云出岫颠,影飘地上去悠然。穿林不挂高枝破,渡水仍遇隔岸连。横盖空山随上下,淡铺旷野自翩跹。倾闲散去看何有,一色清光万里天。

  《咏梦神殿滴水泉》:方丈寒潭彻底清,滴泉如漏不停声。山人学得陈抟睡,五代兴亡未五更。

  《山中秋兴》:金风肃杀快如刀,万木纷披百卉挠。虽是青松见节候,对斯光景也悲号。

  也有几首诗,描写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见闻和鸦片入华的情况。

  比如:

  《戒吃鸦片烟》:乌烟流毒胜砒霜,偏误聪敏奸猾郎。忧切那知寻死路,念牢如在陷人坑。挑来房屋灯头着,呼入田园筒里藏。产尽人穷生计蹵,男为盗贼女为娼。

  而关于他的儿子韩渐逵,韩渐逵之子韩有光所作《中医韩渐逵先生行略》(载《温岭文史资料 第4辑》)称:

  韩渐逵先生,庠名云鸿,系清代浙东名医履石先生之哲嗣。生于1872年(同治壬申年),卒于1929年(民国己巳年),享年五十八岁。先生自幼聪颖,攻举子业,兼通医学。清季废科举,改试策论,士擅一长者,无不录取。学使张某,力创新学,视学台郡。先生以医学求试,特设一门,课以天根月窟说,先生遂援笔立就,以医理精究天人奥旨,学使见之,击节称赏曰:“得是君,活人无算矣。”遂拨补县学子弟员,以示破格。自此以后,声名益增。先生对于医药诸学,有精深之研究,独到之见解,常以特异之方,疗危急之病,计日奏效……先生著有《医门矩矱》,分内、妇、幼三科,为教子及临症备查之用。从其学医者,有徐春芳、管性海、叶鹤九、曾朗亭、李士才、陈弼臣等,均颇有名于当时。喜种花卉,颇有名贵品种。家有花圃,四季有花。且善绘画,兰竹山水,是共所长,因忙于医务,求之者常未能随时应付。遗有诗稿数百首,及所著之《医门矩镬》三本、临症笔记五本。

  韩渐逵不但是名医,而且在书画方面也有所长,因此,张直生先生的《温岭文物简志》附录中也收录了韩渐逵的小传,称:

  韩渐逵,学名云鸿,号疏水道人。一八七二年生。新河高桥人。能诗善画,精医理,治疗内伤外感有独到之处,常以奇方救治危急病人。一九一九年春,县知事、管带、警察所长联赠“良相同功”匾额。一九二九年卒。遗作有《医门矩镬》三本(分内、妇、幼三种),临床笔记五本,诗数百首,兰、竹、山水画多幅。

  当天,在东合村韩家自然村,热心的村民韩金琳等人向记者简单介绍了韩氏的历史,为了让记者了解更准确的信息,韩金琳带记者到了80多岁的韩孔灿家,借阅了《路桥龙泾韩氏宗谱》。

  这一套两本的宗谱是2002年重修的,原来的民国宗谱已毁,仅存三房裔孙韩绍良家所藏手抄房谱孤本,所以新修的这宗谱,一世至十六世的内容是没有的。

  据谱上记载,韩氏汉唐大宗即从河南南阳迁居山东,到元末诚甫公为避兵燹,徙居黄岩龙泾岸(今路桥新桥长泾村)。

  龙泾韩氏的辈行用字为“诚均孟普 东贵环朝 嘉德元良 光(宗)达恩(显)荣 师孔绍曾 志广学纯 忠信涵怀 金玉尔音”,其中师字辈为廿一世,韩士良为廿二世裔孙,谱名为“孔大”,生子三,其中第三子绍宽迁居山西省。韩渐逵为士良次子,正像履石写为“礼石”一样,在谱上,渐逵也讹写为“善贵”了,而父子二人的事迹,谱上竟然没有。

  韩有光生前也是医师,据村人介绍,他在高桥卫生院退休,1989年去世,他的一个儿子韩利民开有药店,韩利民的女儿据说是药师,如此,韩家也可谓是医药世家了。

  东合村韩氏,目前辈分最大的是孔字辈,最小的则为纯字辈。

  东合村三大姓为韩、夏、陈

  东合村有韩家、四份头、夏汇头、新屋陈、张家等,其中韩家和四份头以韩姓为主,夏汇头(地图上又分为上汇头、下汇头)以夏姓为主,新屋陈以陈姓为主,张家多杂姓。

  韩姓、夏姓、陈姓是东合村的三大姓氏,三个姓氏在村中均有一座宗祠,分别有老人活动室。

  当天,记者在夏氏宗祠边上的老人活动室,看到不少老人在打麻将。夏氏宗祠中,中间挂着五幅祖宗画像,其正中为世祖夏禹(即大禹)像,两边为天涛公、天俊公、维昌公等(另一位名字看不出)像。

  据夏氏介绍,夏氏行辈用字有“启修开灵如司丕进”,现在修字辈的男丁已没有了,开字辈还有几人。

  现夏氏宗祠西边,四十多年前曾办有一所无名小学,仅一个老师,五六个年级集中在一个班上课(复式教学)。现在六七十岁的夏汇头人,都是在这里读书的。老人们记忆中的老师有陈亨彬、莫汉堂、韩哲斌、韩再方(两人韩家人)、陶明初(以上老师名字均为记者记音)。

  新屋陈陈氏的宗谱,记者没有看到,据新屋陈人台州力峰档案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小连介绍,陈氏老祖宗听说原来最早在福建,后迁到河南,再到浙江,与大溪桃夏、泽国鞋革商城陈家、玉环清港的陈氏通谱,辈行用字有“祥昌万年,学云明显”等,他本人是云字辈,陈氏祠堂早年中间还挂有一块“状元及第”旧匾,祠堂未修前还在,现在不知道哪里去了。

  紫湖庙和汇龙庙同祀岱石尊王

  东合村的民间信仰场所有位于韩家的紫湖庙和夏汇头机新线边上的汇龙庙,两者均主祀岱石尊王,与长屿硐天石梁纂岱石庙的主神一样,紫湖庙挂牌号称“二镇八保紫湖庙”,这二镇指的是泽国镇和新河镇,因为紫湖庙是东合村和邻近泽国镇新秋村等村的八个保的共同保界庙。紫湖庙岱石尊王的寿诞日是三月三,汇龙庙则改到农历四月。紫湖庙这里曾有一段时间办过小学,不过,现在东合村的学童们都到高桥小学读书了。村里在韩家还有一座戴家堂,为尼姑堂。

  东合村的岁时习俗方面,该村不做十月半,其他基本上与箬横等地类似,端午节吃麦饼、麦油煎,近年也有吃粽子的。只有冬至吃的冬至圆,该村村民吃的是硬擂圆,是无馅的,在黄豆粉做的炒粉上擂成,与箬横等地的咸圆、甜圆造型不一样。

  村民副业多为织网

  东合村原来应当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现在村里的农业还挺兴盛的,除了水稻田之外,记者还看到芋田、荷田、果蔗田,其中“郑学青广东黄皮优质果蔗生产基地”有40亩,投资70万元。在紫湖庙边上,记者邂逅从黄岩到东合村包田种茄子等经济作物的农民,正在用原用于搭大棚的竹条削茄签(扶茄子用)。他说,承包价1300元左右一亩,平时都住在大棚房内,还没赚到钱。

  东合村村民的主要副业,为生产尼龙丝网布,当天,记者在村里转悠,不时可听见加工的机声。

  据村民介绍,原来,整个村四分之三左右的人,都靠做“布”养家,这种细密的尼龙网布,可以用于养殖业、渔业。记者在村里看到,还有村民将网布罩在果树上以防虫。原先,家庭作坊式的小厂较多,门前屋后到处都是,有的是铁皮屋搭起来的,七八年前经过整治,有的搬到外地去了,有的停业了。

  村里出过两位“台州好人”

  东合村曾出过两位“台州好人”,这倒是比较难得的。

  其中韩永康(1979-),在市委办工作,2015年入选台州好人榜。从2006年至2015年,十年来的每一个月,韩永康都会风雨无阻,定期去台州市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累计献血145针次、237量次,折合献血量47400毫升,为台州市之最,是温岭一次捐献双份血小板第一人。他加入台州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服务足迹遍布温岭及周边县市。因为他,兄弟韩永林和朋友纷纷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15年,获得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是台州唯一。

  夏海荣(1981-),则是市殡仪馆技术员,2017年入选台州好人榜。夏海荣在市殡仪馆从事遗体化妆整容及防腐等工作。曾获得民政部颁发的“三级遗体防腐师”称号,其精湛的业务能力在国内殡葬服务行业中属于先进水平,先后获得温岭、台州两级劳动模范、浙江省最美民政人等诸项荣誉。入职以来,他始终秉承殡葬工作者“让逝者得其所,让生者了无憾”的服务理念,对丧户细心,对逝者尊重,2016年完成化妆防腐等900多次服务。他曾多次参与温岭市突发性重大事故现场处理和善后工作。他还是浙江省“生命天使志愿者服务队”(殡葬服务者志愿队)的志愿者、生命天使应急小分队成员,也是温岭曙光义工的创始成员之一。

  两人的事迹,都已收入市区北山公园的温岭榜样馆内。

  荷田。

  广东黄皮优质果蔗生产基地。

  东合村民居。

  夏氏宗祠。

  村民多织网为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