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老师讲作文】落实“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

 左语右文 2020-09-24

2018年高考作文:落实“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

2018年高考作文试题已经揭晓,不难发现,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更加突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了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了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注重了对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助推素质教育,引领语文改革方向。

比如:全国1卷,与在写作要求里明确提出“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要做到与新世纪“同行、成长”“追梦、圆梦”,这必须有好的品德,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在前行的道路上,真正的实现自我,做社会的栋梁之才。

全国3卷的“标语写作”中提出的“效率就是生命”“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一样涉及到“立德”主题。做事情需要好“效率”,“效率”的高低与人的品德高低有着内在的联系,人品高尚者有着奉献的情怀和精神,做事容易出效率。“长征路”里呈现的是先辈们的前赴后继心怀天下苍生的美好德行,在今天的我们,一样要有着崇高的情怀,才能把雄安新区建设得更美好。

在其他省市自主命题的作文试题方面,也充分体现了这个特色。北京卷里微写作的“三选一”中的“①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人物,‘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和③《论语》中的颜回和曾参,你喜欢谁?”,这两道小题中,涉及的关键人物,多是因为他们的德行,获得后人的敬佩。《红岩》中的江姐,《边城》中的傩送、天保、翠翠,《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颜回,曾参,他们受人尊重都是来自于高尚的德行。北京卷大作文“二选一”的两道题,“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关系到“立德”,唯有好的品德,才能做好时代青年。

天津卷作文“器”,作文材料明确提出“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从“器量”“气度”这个角度出发考虑,是指一个人的涵养或修养,这就要求考生必须考虑到人的德行。上海卷的“被需要”材料作文,“德行”也是暗含其中的,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心怀他人懂得关注他人的“需要”,然后尽己所能的去帮助他人。江苏卷的“语言”材料作文,“一句话使人跳,一句话使人笑”,德行高尚的人,出口时才能考虑他人感受,嘴唇漂亮,是因为它说出了好听的话。浙江卷所给材料中,提出“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这些,都是优良传统的思想道德情怀,秉承良好的道德情怀,才能屹立于社会与时代。

通过对以上试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2018年的高考作文中融入大量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的内容,融合传统与现实,注重综合与开放,实现了对语文核心素养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在传统对语言和文学考试的经验基础上,积极促进语文学科考试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履行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大职责。

“新课标作文”课题组在4月份公布的《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分析报告》中指出:高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可以给考试的亲历者和关注者留下长久的记忆。正是因为高考具有这一特殊性,作文试题格外强调重视其教育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