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技法】骈散结合——让文章韵味无穷

 左语右文 2020-09-24

骈散结合——让文章韵味无穷

【亮点指津】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骈句在先秦文章中就有,但不是有意而为,汉代产生赋这一文体之后,才盛行起来,到六朝时更发展成为骈体文,而且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排比对偶,称为“骈四俪六”。中唐以后,骈体文衰落,但人们在文章中仍常用骈句,而且不限于四言六言。它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要求对偶那样在音韵上必须严格。

骈句在其语言表现形式上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可能不完全相等,只是基本相同即可。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它在句式长短上没有任何要求,只要符合作者表现的主题的需要就行,换而言之,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一般的说,一篇文章中仅使用几个骈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得“骈散结合”,必须使骈句达到一定的数量,才可以算得。但是,做为初中生,可以略微放松。如果能在平时的写作中,在语言表达上,恰到好处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肯定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我们学过《醉翁亭记》的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

在写作中,骈散结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上下句之间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二、上下句的词性基本上要一致;三、字数基本上要相同,不能相差太多。

【范文引路】

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而且杳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部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象群山的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缉,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高于科学的时间性,也高于浪漫的文学性。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点评】

 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台湾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我的空中楼阁》写的是“我”建在山上的家,即指在"雾失楼台"的景色变幻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作者心中向往的一块远离尘嚣,没有污染,没有倾轧的幻景中的净地;一种独立的、自由的、美好的生活境界。在言词间,流露出对家的喜爱,比如:“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

骈散结合是本文重要的特色,但凡表现对家居环境的喜爱时,都是用骈文来宣泄内心的情感,然后借助散句前后衔接。文字清新优美,语韵流畅,鲜明的凸现作者内心的快乐和欣慰。骈散结合的句式,读之抑扬顿挫,那份对家居环境的满足之情洋溢于表,充分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佳作示例】

永远的苏武 

四川考生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烈(冽),他与冷月作(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舞)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望)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汗(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振(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点评】

本文句式变化灵活,开头接连三个对比句,把读者带入那段沉重的历史,引起阅读的兴趣。在二三自然段,也是一样讲究对称、独特的骈体句式,无比体现作者掌握词汇之丰富,运用变化之多样,特别注意词与词之间的互相照应。

为更好的表现苏武的形象,作者还采用各种修辞来增光添彩,文中的对偶句、比喻句、排比句随处可见,做到骈散结合,句句恰当贴切,富有韵味。总体看来,文采飞扬,足以表现作者良好的文字功底和对各类句式综合运用的能力。

【教师下水文】

                          走  教

江红波

走教是一个听来陌生的词语,它的意思类似“走读”。走读,是对早出晚归不需要住宿学校的学生;走教,则是踏着朝阳进校门而踩着晚霞返家的老师。记忆出现这个鲜活的词是在许多年前,那是初涉讲台的我曾经的生活。

教书的山村与我家是一山之隔十里之遥,中间横亘一崇山峻岭,无法骑车,只能是徒步。那年月的我,时常是穿一普通的球鞋,背着几本自考书行走路上。迎着朝霞,顾盼生辉瞅着葱郁的是松树林,徜徉在九曲十八弯的林间小径;踏着暮色,东张西望穿行在青翠欲滴的毛竹掩映下横贯茶园的石板路上。十里的山路,在年轻的脚下步步生风,也不过四十分钟的路程。

行走山野,遥看桃花灿烂山野明媚,赞赏绿竹漪漪茶芽绽放;近叹玉米吐穗山芋蓬勃,领略板桥薄霜山峦厚雪。季节更替,都在自己匆匆的步履中,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天都心欢怒放。晨去学校,山路是幸福的起点;黄昏归家,山路是收获的终点。

走教生活,是山光月影花香鸟语的赏心悦目,有山巅迎风呼啸看云卷云舒的惬意。这一切,随着进城为师,一切就都成了怀念中的事情。上课下课,开学放假,总是在校园的一隅能看见我踽踽独行,淡淡的看着身边平静如水的生活。

“走教”一词,在大脑里再次的浮现,是缘于同事,也是因自己日前的居所。年级组里两位同事,家在县城,隔着万年桥与校园遥遥相望。她们突然觉得形体有些不满意,抑或是生命在于运动,电瓶车摆在家里不想再骑,每天拎着小包包,昂首挺胸的行走在很多人诧异的眼神中,飘逸的风衣点亮着一路的风景。

我恢复当年的走教生涯,是因为瞧着房价节节攀升,一年涨的价格是自己一年不吃不用的工资,辛苦积攒的几块钱发现越来越单薄,不想让它随风而逝,就在与校园隔河相看两不厌的小区买了商品房。

在路上,可以调整着自己的思绪。离开家,心里筹划的是上课的内容,构思如何导入课文才能精彩份呈;出校门,大脑提醒里是接女儿回家,面对她种种小小的要求是否都要满足。骑车,是一份自在的踩踏;走路,是一份恬淡的悠闲。

女贞树结籽了,乌黑发亮的,挤挤挨挨笑成一团,在绿叶间探头探脑的;高大的悬铃木,一阵秋风过,枯黄的叶而赶紧传递着冬天即将到来的消息。身为老班,走教是诸多不便的。听着铃声起床,时间上不允许了,路上还得几分钟呢!随时随刻想去教室转一圈就回家,也成了对往昔的怀念。

迎着浓浓的雾气出发,根据依稀的铃声分辨前后车辆的远近;眺望县城的灯火回家,听河水潺潺公园霓红闪烁音乐悠扬。在家里静静的坐着,少了校园的喧嚣之嘈杂,没作业批改之劳形,指导女儿写字,或者是看报、读书,上网、写作,忙着不同是事情,委实是快乐的。居家和上班,成为两个迥然不同的环境,享受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或许是走教最为快乐的事情啦!

【供你参考】

  文章描述的一个教师每天不辞辛苦的奔走在学校和家之间,没有风吹日晒的忧伤,只有一路风景一路欢欣,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表现得非常的细致。作者观察自然景物很细心,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加之语句构思的独到,特别是骈体句式的使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内心的激动和幸福。

【写作训练】

1、夏天,是一年之中生命最为勃发的季节,自然万物构成的优美无不令人感慨万千。请以“夏天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写景的记叙文,要求:不少于800字,语言生动流畅,至少有三处以上用对比句来表现,句式要错落有致。

2、校园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地方,是培育我们健康成长的地方。美好的校园让我们难忘,请以“校园”为题目,写一篇写景的记叙文,要求:不少于600字,语言生动,至少有三处以上用对比句来表现,做到句式错落有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