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爹味”白酒文化,或将终结在“不懂事”的年轻一代

 谢耳朵馆长 2020-09-24
在很多年轻人的童年记忆中,大人们总是喜欢在放松的时候喝点白酒,小酌一下。他们认为喝点白酒可以缓解他们一天的疲惫。大人们一直认为白酒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应该做到代代相传。
但是如今的年轻人却根本不“买账”,他们不想肩负白酒文化的传承,他们认为白酒并没有那么好喝,相对比白酒,他们更愿意喝红酒或者啤酒。
据调查显示,现在年轻人对白酒的偏好都比较低,有些人甚至一口白酒都不愿意喝。据调查,目前白酒主要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上。
为此很多酒厂领导者非常焦虑,他们明白酒未来的市场全部要靠年轻人,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并不偏好喝白酒,那么抓住年轻人的市场是非常有难度的。
只有让年轻人真正了解白酒,也许他们才会去尝试。甚至很多人认为年轻一代抛弃白酒文化就是“不懂事”的表现,爹味白酒文化,或将终结在“不懂事”的年轻一代。
年轻一代不喜欢白酒并非单纯的不喜欢,也是有一定因素的。

年轻一代不喜欢白酒的原因有哪些?

从自身角度而言
家庭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让孩子对白酒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无论是从影视文化传播还是从新闻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家庭因为白酒而变得不和谐。
例如多年前的一则新闻,李某原本是一个非常老实本分爱家庭的人,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爱喝白酒,并且很容易喝醉,一喝醉就像是变了一个人,开始动手打妻儿,还在家里一通乱砸。
最终妻子再也忍受不了丈夫的酒后家暴就带着孩子离婚了。
孩子也因此在单亲家庭长大,试想一下,孩子长大后就是年轻一代的一员,他对于白酒肯定是厌恶大于喜爱,因为他对白酒的印象就停留在父亲的酒后家暴。
当然白酒并不全是缺点,也有它的优点,不然也不会深受上一代人们的喜爱,但是白酒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却非常严重。
从白酒角度而言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口感。白酒包装得体,价格也很贵,非常适合送礼。
但是年轻一代更加注重白酒的口感,他们关注的是好不好喝,白酒大多48度以上并且入喉辛辣,所以大部分年轻人并不喜欢喝,甚至有人认为这简直是在上刑。
还有就是白酒非常容易醉,一旦过量还容易酒精中毒。部分年轻人会觉得白酒的度数有些过高了。并且市场上的白酒,知名一些的价格非常昂贵,不然就非常便宜,两极分化很严重。
便宜的年轻人觉得口感不好,昂贵的价格过高消费不起,所以这也是白酒没能在年轻一代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但是值得说的是,白酒之所以能够这么多年的地位都屹立不倒是因为白酒是文化的象征。

白酒是一种文化象征

白酒是表达心意,寄托情感的媒介。虽然白酒不是生活必需品,但白酒是伴随中国人一生的重要仪式,是人们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婚礼现场、孩子满月聚会、送礼的首选对象。
白酒文化在很多方面都表达着人们的情感诉求,例如人们提到茅台、泸州老窖,就会想到其背后的意义,这样的酒在社交中比其他一般文化意义的酒会更具有意义。
白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经不仅仅是人们消遣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象征。
在所有种类的酒中,白酒是最能代表中国人的,中国文化讲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白酒正是用粮食做成的,其中蕴含着中国人的内涵,是一种态度、秉性与信仰。

白酒是人们社交的情感催化剂

白酒在社交场合上是不可或缺的,白酒可以成为亲朋好友聚会或求人办事的媒介,不论是公事还是私事,人们在生活中不好意思开口的事情却可以通过酒桌表达出来。
他们通过酒量的大小,利用对方对白酒的热爱更好的与对方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由此可以可见白酒是人们社交的情感催化剂。
中国白酒的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喜欢在酒桌上谈事情,因为在酒桌上不像在办公室那样拘谨,相互之间会谈的比较融洽,谈事的成功率也会相对比较大。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需要求人办事,那么他就会提议请对方去喝酒,如果对方肯赏脸前去,那么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由此可见白酒在社交中的重要作用。
白酒在社交中作为人们思想交流的载体,是人们社交的情感催化剂。
综上所述,年轻一代不热衷于喝白酒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懂事”,而是因为白酒对他们而言不像父辈认为的那样有意义。
年轻一代大多认为白酒象征着身份和事业的发展,多用于公关时候(更像是功能性酒),而非日常生活。
爹味白酒文化并不会终结,只不过是父辈与年轻一代对于白酒的定义不同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