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件雕刻作品“印第安人”,是苍凉沙漠与悲苦莫西干人的缩影

 新用户9077WUdJ 2020-09-24

这首世界名曲万分的悲凉,一定要听着看完文章,才能真正了解我们雕刻这件的意义,才能在玉石的纹带中深刻体验莫西干民族的好战勇猛以及最后的悲苦结局。

自阿拉善玛瑙火起来之后捡石热促使很多人涌入阿拉善地区,一下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物流、饰品等行业。最受益的莫属附近的牧民所谓“近水流台先得月”,阿拉善地区右旗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十里一户,百里一村,牧民群众很难得到发家致富的信息。但这一地区盛产沙漠奇石却是牧民们致富的好途径。

现在阿左旗每年都会举行“沙漠奇石文化展览节”,很多阿右旗的牧民也会拉着自己的各种奇石来参展,全国各地的商家玩家也都慕名而去大大的为当地的各种产业增加了收入。这种由大自然赐予的财富,是他们心中的“长生天”让这块贫瘠的沙漠成了风水宝地。

近几年阿拉善玛瑙的市场更加成熟,玉石的利用也更加得当合理,尤其是它的雕刻作品每年都会获得很多奖项,因为它无比绚丽多彩的颜色以及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质地,使得每一件俏色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很多雕刻师以及玩家对它钟爱有加的原因了。

这是一块纹带比较宽、色彩分布很多、层次感比较强的原料,这块料雕刻师一看就是好东西,但是一直不知道做什么。直到有一天听到一首伤感的歌曲“最后的莫西干人”就是我文中插入的歌曲,又去网上了解一下它们的故事后顿感非常悲凉,而这件石头的色彩更是非常适合做一个莫西干人头像。这就有了这件作品的雏型,于是一件天赐良缘的作品出现了。

天然独一无二的料子与设计,坚持与智慧的标配,阿拉善彩玉雕刻的印第安人(酋长)脸上充满沧桑与故事,那凝重的眼神仿佛早就看到了他们民族的结局。他们是美洲这边土地上的原住民,并且在此至少生活了1.5万年以上,谁曾想16世纪以后将是他们噩梦的开始呢。

这件玉石真实太漂亮了,雕刻印第安人再好不过了,拥有深厚的雕刻功底是不够的,必须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文化,才能在人物表情的抒发以及色彩的利用上更加默契不违和。

那紧蹙的眉头与无奈的眼神包含多少悲壮与无望,与那编制华丽带有民族特色的帽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神情与华丽也只有在雕刻师的刀下与阿拉善沙漠的苍凉气质中以一种艺术展现给大家,有的美需要体会才能与它感同身受,有的美不敢去深入怕控制不住情绪……

这块石头的背后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有的东西需要保留一点原始的气息,艺术再美玉石再绚烂,终不能忘记生长它的朴实之地和雕刻素材的悲凉之人。下面点评一下你对作品与素材的感受,直言尽情表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