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频】企业成长管理丨一起读《华为基本法》第15期

 乔诺咨询 2020-09-24

大家好,今天是木萝卜:一起读《华为基本法》第15期内容,【连载发布】

上期我们一起讨论了企业的成长速度。

我们本期一起来读:企业成长管理。

以下为文字版:

【第一章第三节  第十五条  成长管理】

接来下我们继续读《华为基本法》第一章《公司的宗旨》第三节《公司的成长》最后一条,第十五条“成长管理”。我们先读下原文:

  (成长管理)

  第十五条 我们不单纯追求规模上的扩展,而是要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因此,高层领导必须警惕长期高速增长有可能给公司组织造成的脆弱和隐藏的缺点,必须对成长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促进公司迅速成为一个大规模企业的同时,必须以更大的管理努力,促使公司更加灵活和更为有效。始终保持造势与做实的协调发展。

第十五条一开始就说,“我们不单纯追求规模上的扩展,而是要使自己变得更优秀。”是怕第十四条给大家提出 “成长的最大化”这样的速度要求之后,大家走到规模增长的极端上去了,增长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紧接着,第十五条提出来,长期高速增长是可能带来一些风险的,例如增长太快可能公司规模就会超出公司的管控能力,增长太快可能导致优秀管理人才被稀释太快等等。(当然,估计有很多企业希望自己也能面临这样的风险哈!)这些风险是公司高层领导要警惕的,因此也就要求企业变大的时候,避免企业大而脆弱的风险,我们追求企业成长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的成长进行管理。

关于这个主题,网上流传过一个段子:

1997 年年底,任正非把自己10 万元买的二手标致车,换成了宝马。

只要有空,任正非就喜欢开着车在深圳兜风,开着天窗,按下玻璃,打开音响,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听英语——那时候,任正非每天坚持学英语。某天,任老板又开车兜风,超过了一辆慢腾腾的旧车,一看,开车者是IBM 老板郭士纳,便冲着郭士纳大喊:“你开过宝马吗?”郭士纳不理会。兜了一圈,又超过了郭士纳,再喊:“你开过宝马吗?”第三次,复喊,郭士纳反问:“你要表达什么意思?”任正非回答:“请问宝马的刹车在哪里?”

编造这个段子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1997 年的华为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学会了踩油门,但并没有学会踩刹车;学会了高速成长,但并没有学会对成长的管理。

其实,在我们身边因为成长过快而垮掉的企业比比皆是,与华为同时代快速增长的公司,当时的“湖南三株口服液”、“郑州亚细亚集团”、“秦池酒”等等,都是当时红极一时的企业,也都是因为增长太快而死掉的。

到现在,企业成长带来的陷阱几乎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管理学研究领域,特别容易出现的陷阱包括“现金流陷阱”、“组织退化陷阱”和“资源能力陷阱”等等。

所以在第三节《公司的成长》的最后一条,第十五条里面强调要重视“成长的风险”,并对成长进行管理。

同时,这里也指出管理成长的责任人是公司高层管理者,所以这一条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粗,只是提出了这样的方向性的要求。实际上,在《华为基本法》后面的第三章《基本组织政策》、第四章《基本人力资源政策》,特别是第五章《基本控制政策》都与管理企业的成长有紧密关联,都在不同维度上深化了成长管理的内容。

第十五条更多的是理念层面提出要面对成长的风险,高层管理者要负担管理成长的责任,最终让第三节《公司的成长》变得系统而且完整。好,最后让我们把第十五条连起来读一遍:

  (成长管理)

  第十五条 我们不单纯追求规模上的扩展,而是要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因此,高层领导必须警惕长期高速增长有可能给公司组织造成的脆弱和隐藏的缺点,必须对成长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促进公司迅速成为一个大规模企业的同时,必须以更大的管理努力,促使公司更加灵活和更为有效。始终保持造势与做实的协调发展。

第十三条我们就读到这里。

整体来看,第一章第三节《公司的成长》里面的四条内容非常强的前后逻辑,分别是成长领域、成长的牵引、成长速度和成长管理,转换为更加通俗的语言就是:选着战场—力量来源—胜利目标—胜利的保持,是一个完整的、层次清晰的整体。

第三节《公司的成长》我们就读到这里,下期再见。

读后有什么感言?留言区会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起读《华为基本法》下期聊聊——

价值创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