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面解析:鼻息肉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

 zjshzq 2020-09-24
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黏膜上凸起的肿块。多发生在筛窦部位,少数病灶发生在中鼻道、中鼻甲以及上颌窦等部位。肉眼观察鼻息肉呈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触之柔软,其切面可见扩张的囊腔,腔内积有粉冻状或灰白色的黏液性分泌物。

鼻息肉多发生在成年人中,是因鼻部黏膜长时间水肿所引起的,此病男性略高于女性。鼻息肉病人中发展为鼻息肉病的概率在2-5%左右,出现鼻息肉时感觉不到任何疼痛,但是鼻息肉严重时会阻碍正常呼吸,进而诱发各种并发症,为此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1

概 念

鼻息肉并非真性肿瘤,往往是变态反应和鼻窦慢性发炎引起的鼻黏膜水肿的结果。显微镜下检查可见鼻息肉的组织结构不完全相同,可分为三型:

1.过敏性息肉:常为双侧多发性,如不能除去过敏原因,息肉切除后常驻复发。病变除水肿明显外,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黏膜上皮下基底膜有明显增厚(玻璃样变化),上皮可有化生。

 2.炎症性息肉:单侧或单个息肉形成,多由局部感染引起,切除后不易复发。水肿轻微,渗出的炎症性细胞主要为嗜中性白细胞及单核细胞。上皮化生及基底膜增厚较少见,可与过敏性息肉相区别。 

3.后鼻孔息肉:因息肉有一长蒂从鼻腔经后鼻孔伸入鼻咽部。其实是变态反应性鼻黏膜水肿长期不愈,病变以炎症水肿和炎性浸润为主,无间质变性增生现象,故鼻息肉属于炎症性病变。但由于鼻息肉形成肿块,故常称为“瘤样病变”,其实一般不会发生恶变。鼻息肉有时体积很大,甚至达数厘米大小充塞鼻腔而造成鼻塞、呼吸不通畅,或呈活瓣样启闭。鼻息肉还常伴有嗅觉障碍、头痛、说话时鼻音过重等症状。鼻塞致使分泌物滞留,可诱发鼻窦炎,此时分泌物多而呈脓性。巨大鼻息肉可将鼻腔完全填满,甚至将鼻骨向外推出,改变鼻的外形。

2

鼻息肉的病因

鼻息肉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又以变态反应和鼻黏膜的慢性炎症最为重要。

变态反应:由于变态反应在鼻部多次发生,在组胺、白细胞三烯等化学介质的作用下,鼻黏膜小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出增加,使得鼻黏膜极度水肿,受重力影响逐渐下垂,以致形成息肉。

慢性炎症:慢性鼻炎、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长期刺激,致使鼻黏膜内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及淋巴回流障碍,致使鼻黏膜发生水肿而逐渐形成息肉。




3

临床表现

1.鼻塞:因为鼻腔内毛细血管流通不畅,导致毛细血管膨胀,就很容易导致鼻子不通气,长时间的鼻塞。很多人分不清鼻炎和鼻息肉的区别,其实,鼻炎是间接性鼻塞,而鼻息肉是长时间的鼻塞。并且,鼻塞还可能导致闭塞性鼻音,影响正常说话,有时患者睡觉、呼吸都很困难。

2.鼻涕多:鼻息肉患者会有多种形状的鼻涕,如:清水样的、黏脓样的、稀白的鼻涕等等,根据鼻涕的种类,我们可以知道有无炎症的发生。

3.出血性鼻息肉:出血性息肉比较少见,一般表面光滑,充血,质地较软,碰之容易出血。像纤维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不容易出血。

4.嗅觉减退或消失:鼻息肉可以影响到鼻腔功能,此时多伴有各类鼻炎的出现,患者就会出现嗅觉减退,甚至是消失,需要及时的诊断。5.鼻息肉巨大:鼻息肉不断变大,患者可有头痛、头晕症状,有的人还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不适,巨大鼻息肉还可引起面容改变。多发性息肉常来自筛窦,单个息肉多从上颌窦内长出,坠入后鼻孔称“后鼻孔息肉。”鼻息肉增多变大,长期不予治疗,可致鼻背增宽形成“蛙鼻”。
4

鼻息肉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当鼻息肉进展至阻碍正常的气流或鼻窦分泌物通过时,可引起的并发症: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呼吸往往会频繁暂停。

2.慢性鼻炎:当鼻内积聚过多的黏液时,容易发生感染。

3.哮喘发作:持续的慢性鼻窦炎可导致哮喘患者的病情加重。


5

鼻息肉的诊断


1.病史:持续性鼻腔阻塞,首先考虑鼻息肉。


2.检查:
(1)前鼻镜及鼻内镜检査:可见鼻腔内有一个或多个圆形、表面光滑、质软、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肿物,其蒂部在中鼻道。多次手术复发者基底宽,不易移动,质地柔韧。

鼻内镜检查

(2)鼻部冠状位和轴位CT扫描:可清晰反映鼻部解剖变异和软组织情况,可明确病変累及范围。

鼻部CT检查

(3)鼻窦X线平片:多显示筛窦呈均匀一致的云雾样混浊。

上颌窦黏膜增厚,有时可见小半圆形阴影,则提示窦腔有黏膜息肉。X线平片上述特点是增生性鼻窦炎的表现,如继发感染,则显示为化脓性鼻窦炎的征象。
6

鉴别诊断

1.鼻腔恶性肿瘤:常为单侧进行性鼻塞,有血性鼻涕或鼻出血、面部麻木、头痛,一侧鼻腔内有新生物,可进行活检确诊。


鼻腔鳞癌

2.鼻咽纤维血管瘤:基底广、多在鼻腔后段或鼻咽部、不能移动、色红、质地较硬、易出血,多见于男性,青少年,严禁活检。


3.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表面不平、淡红或灰白外观与息肉相似,多发于一侧鼻腔,易出血、有术后复发和恶变的倾向,活检可确诊。


4.鼻内脑膜-脑膨出:多发于新生儿或幼儿,成人少见,肿块多位于鼻腔顶部,鼻中隔后上方。表面光滑,触之柔软,有弹性,不能移动,为单一肿物,可伴有清亮鼻溢液。可行颅骨侧位片或颅底X线,CT或MRI扫描辅助诊断。疑似该患者通常勿行活检。

7

鼻息肉的治疗

治疗鼻息肉比较困难,此病症容易复发,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了提升治愈率,应去正规医院进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同时术后还要进行科学的护理,进而降低鼻息肉复发的可能性。

1.手术治疗:单纯使用手术方式将息肉切除,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据相关学者统计,这种治疗方式疾病复发率在30-50%左右,平均每位病人要进行1.5-4 次的手术治疗,甚至更多次数。

随着医学的进步,临床上逐渐使用鼻内窥镜手术,此手术方式能最大限度切除息肉样病变黏膜和鼻息肉,还能纠正异常的鼻腔解剖结构,重建鼻腔引流,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效果较佳,因鼻息肉病人都存在手术史,大分部患者都切除了大部分或者部分鼻甲鼻息肉组织,再次进行手术治疗时,标志不是很清晰。为此,手术范围应详细确定,寻找并确定患者残留的筛骨纸样板、中鼻甲附着部位、鼻腔外侧壁、中鼻甲以及鼻中隔等部位,手术操作要格外小心仔细,应加强用探针检查手术深度。要详细了解基板,进入后组筛窦部位时此板比较关键,将筛窦处的气房全部开放,能较好的降低鼻息肉复发。

2.药物治疗鼻息肉:使用类固醇药物治疗鼻息肉,能将息肉变小,用药途径为静脉点滴、口服或者鼻腔局部给药。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鼻息肉时的作用机理现今还不是很明确,考虑有以下几个原因:

(1)炎性细胞:糖皮质激素能降低炎性细胞对鼻息肉组织的浸润程度,还能降低非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程度,进而缩短息肉的存活时间。

(2)细胞因子:糖皮质具有抗炎效果的另外一个途径是下调因子,在非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机制中这些因子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3)会影响鼻部血管:上呼吸道血管有三种,分别为容量血管、助力血管以及交换血管,其中容量血管起着调节鼻腔通畅的作用,阻力血管对鼻腔黏膜血流阻力有着调节作用,交换血管是由毛细血管构成。糖皮质激素虽然不能改变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的张力,但是对血管活性递质的释放有着抑制作用,进而减弱鼻黏膜血管的通透性,缓解组织水肿症状,还能降低患者鼻分泌物内蛋白的含量。

(4)能激活糖皮质激素的受体:糖皮质激素能通过细胞膜进行主动扩散,然后和细胞浆特异性的受体相结合,待激素受体的复合物进入到核内时,会连接特异性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进而负性、正性调节靶基因的转录。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ENT时空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