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灾还是人祸?日本灾难片《福岛50死士》只停留在了煽情上

 迷影生活 2020-09-24
在福岛核泄漏事故纪念日前夕,由渡边谦、佐藤浩市领衔主演的《福岛50死士》在日本上映。
对于很多日本观众来说,这部根据纪实文学小说《福岛核事故真相》改编的电影作品,似乎契合了当时新冠在日本肆虐的复杂情绪,又不乏对当初那场福岛核事故的纪念意味。

显然,这是一部比较中规中矩的作品,比较符合中庸气质的日式灾难电影。
它既符合商业电影的噱头做法,试图通过对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发生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与演绎,以便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与感情需求,又没有像一些带有强烈立场与特定价值观的作品那样,对事故的具体责任进行刨根问底式的分解和指责。

正因为相似的题材和情节,《福岛50死士》被拿来与美剧《切尔诺贝利》、韩国电影《潘多拉》相比较。
实际上,这是一部不那么纯粹的日式电影,或者说,它具有一定的融合性。

与那部著名的《日本沉没》比起来,它少了很多对忧患意识和工匠精神的思考,多了几分好莱坞灾难电影特有的戏剧冲突与氛围营造,甚至,连片名都可以选了最具关注度、最能勾起观众情感的福岛核事故紧急维修作业者们,而不是起一个类似福岛核电站之类的中性名字。
客观的说,如果非要把它当成是还原真相的作品,怕是有些过誉了,只消关注片中绵长而细腻的感情戏与渡边谦、佐藤浩市两位主角的精彩演技,就已经足够了。

2011年,福岛。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设备毁损,正当佐藤浩市饰演的第一运营管理部负责人伊崎利夫,在中央控制室组织手下紧急关闭了一号和二号机之后,超出核电站防洪堤防洪极限的海啸来袭。

巨浪带着大量的海水侵入这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厂区,带来巨大的破坏力,其中最严重的是得不到及时降温的炉心出现熔毁,引发了一系列爆炸,这意味着可能存在放射性物质泄露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果反应堆爆炸,辐射将污染整个东日本地区,甚至连东京城市群都不能幸免。

此时,核电站的店长吉田昌郎(渡边谦饰)等,带领人员进入地震隔离楼,启动紧急对策室协调指挥。对他来说,值得信任的老部下伊崎利夫坐镇前线,或许事态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在此之前,分别于1971年和1982年投入商用的福岛核电站一站和二站,曾屡次发生过临界事故、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存储核废料的池子池水外溢等问题,大多被东电本部隐瞒。

人算不如天算,海啸的破坏与余震的频繁来袭,让整个救援过程变得异常混乱。

新上任的首相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对东京电力公司本部对事故的反应迟缓愤恨不已,于是决定亲自插手主导处理这次危机,却多次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让本就紧张的时间更加不够用。

东电本部负责应对核电站危机的大野寺等人,在前沿事态不清的情况下,照本宣科般的屡次盲目发布指令,让吉田等人烦不胜烦。
一方面,当地老百姓拖家带口的撤离危险区,一方面,冲在最前沿的佐藤浩市等人,必须尽快想办法降低过热的反应堆,防止核心的彻底融化。

佐藤浩市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在40岁以上的老员工中,寻找冒着严重的核辐射打开阀门的志愿者。他知道这是行规,但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由于核辐射超出预期,整个行动进行的并不顺利,有的小组顺利完成了任务,有的小组眼看着阀门在眼前,却由于巨大的辐射影响而很难前进一步。经过电厂职工、自卫队官兵和消防队员们的努力,降温用的淡水终于到位了。

为了保证安全壳不爆炸,必须尽快释放内部的压力,虽然,这意味着核电站周围的土地将被污染,但不排气的话,整个反应堆将会爆炸。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事态和陷入两难的决定,吉田昌郎心急如焚。然而,东电本部的施压与首相的亲临,让整个救援和抢修过程变得更加困难。

数度在手下面前发飙的吉田昌郎,根据经验并没有完全按照东电本部的指令——暂停向反应堆灌海水行事,虽然这意味着的海水污染等情况,但这个决定至少保证了核电站的多座反应堆暂时安全。

事态并没有因为佐藤的身先士卒、吉田的坚持己见而得到丝毫缓解,随着反应堆水位下降,核电站的多座反应堆很可能会相继爆炸。
为了阻止局面进一步恶化,大多数人必须尽快离开,也必须有人留守到最后。

年轻人不得不撤离电站,吉田等人坚持留了下来,他们知道,离核电站实在是太近了,是不可能不会受到核辐射损伤的,但他们依然在强烈核污染环境下,竭尽全力的进行抢险工作。

是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尽可能延缓了福岛核泄漏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但个人也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事故两年后,伴随着《丹麦少年》的歌声,佐藤再次回到了福岛,樱花树下,他记起了老上司吉田临终前的一封信。
坚守时,佐藤问吉田,我们做错了什么,病床上的吉田在信里说,我们小视了自然的力量。

血有肉的人物与温馨细腻的剧情,撑起了《福岛50死士》,勇气和牺牲精神贯穿于电影始终,无论是冒着危险抢修的一线工人,还是坚守到最后一刻的核电站站长,给人以慨然赴死的凄凉之感,但后半段的几段煽情戏,却冲淡了氛围,让紧张感一扫而空。

通过一系列恰到好处的煽情,《福岛50死士》巧妙的回避了福岛核泄漏事故的责任问题,把一切都归咎于人类的自大与大自然的报复,不过,也明里暗里将当值首相、东电总部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放了出来,也算是最大限度的到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