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你辜负了他的信任

 优家教育 2020-09-24

图片来自微博@ 

微博上流传着一部发人深省的动画片《The Bitter Bond》。
 
一只小狮子被一个温柔的小姐姐收养,小姐姐对它很好,它也很信任小姐姐,看似是有爱快乐的生活氛围。
 
但小姐姐却利用它挣钱,让它陪各种陌生人拍照、接受抚摸。
 
虽然它不愿意,但它觉得:只要让主人开心,牺牲一下也没关系。
 
小狮子长大了,大得无法被人拥抱,小姐姐便把它带入了草原,看似想让它回归大自然。
 
实际上它却被出售给了奖杯猎人,并在私人狩猎场中被射杀。直到小狮子中枪倒下的那一刻,它才明白,自己被最信任的小姐姐出卖了。
 
在看到小狮子最后闭合的眼中流露出的失望和伤心时,心中不禁一颤。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被自己最信任的人辜负!
 
视频来自胡椒视频
 

不是孩子“不听话”
而是你误解了信任
 
 
孩子在父母面前只是个孩子,而父母在孩子面前却是天,是地,是全部,是安全感的来源,是他在这个陌生世界的唯一依靠。
 
很多家长都说孩子如何倔,如何不听话,如何磨蹭,如何胆小,如何让人生气,甚至为此打骂孩子。
 
但是,你不知道孩子并非“不听话”,而是事出有因。
 
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不愿意洗头,更不愿意剪头发。
 
父母第一次给孩子理发,为了能让孩子接受,都会拿着理发器象征性地在自己头上假装理发,然后说:“你看,不疼!理发多好玩啊,吱吱吱,”孩子一看,果真妈妈没哭,就相信了妈妈,认为理发不疼。然后,就欣然接受妈妈给自己理发。
 
但是,在理发的过程中,妈妈可能由于理发的角度不对,一下夹了孩子头发,孩子歪了歪头,没哭,妈妈没理会继续理发。结果,第二次又夹了头发,这次悲剧了,孩子哇哇大哭起来,剩下半个头怎么也不让理了,妈妈说剪完给糖也不行,说带去游乐场玩也不行,最后只好一边训斥,一边用手按着孩子,强迫把头理完。
 
自此以后,任何时候理发,孩子一定是拒绝的,说什么都不理发。任你怎么示范,再怎么劝说“不疼,不疼”也没用了。
 
大人会怪孩子不爱干净、不听话。但是你不知道,你已经丧失了孩子对你的信任。
 
大人所说的理发不疼,对孩子来说是真的很疼。
 
孩子起初把信任给了父母,很配合理发,但发现理发器夹头,哭着喊着说“疼”的时候,大人却不信任孩子,被认为是孩子的捣乱、不配合、不乖,无视孩子的感受,继续理发。让孩子觉得父母是骗人的,从而不再信任父母。
 

图片来自微博@ 
对于父母而言,孩子的信任弥足珍贵,任何时候你都不要辜负了一个孩子对你的信任。
 
当孩子用百分百的爱和信任对待父母,却常被辜负时,隔阂就此开始,伤害由此产生。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对你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说:初中有一次考试进了前三名,父母奖励了100元,我开心地拉着小伙伴去买零食,付钱时,老板告诉我这100元是假的。爸妈说怕我乱花钱,就给了一张假钱。
 
"这件事对我伤害最大,那次之后,从未和父母坦诚聊过天,至今自己最缺乏的仍是对父母的信任感,甚至影响了我对其他人的信任。"
 
孩子与父母之间与生俱来的信任,如果轰然倒塌,也许余生都无法真正重建。

蒙台梭利说:

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无意间烙下的。

 
一位同事说,她小时候经常被妈妈带着走亲戚,但总是被妈妈扔到一边不管,让她自己去玩或者看电视,她妈妈就去忙着应付三姑六婆了。小时候的同事,一个人在亲戚家又无聊又难受,感觉被抛弃了。以至于现在长大后,也跟父母不亲,感觉自己在父母心中并不重要。
 
父母总是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要吃饱穿暖,其余的都可以不在乎。朋友亲戚聚会,可以不管孩子,忙着去聊他们的家长里短。
 
却不知道孩子面对一屋子陌生人,心里陌生到心慌,而父母是他唯一的信赖和依靠,他希望任何时候父母都能将弱小的他护在身后。
 
妈妈,对一个孩子而言,不止意味着一声称呼,一种血缘关系,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信任,一种心灵的照亮,一种生命的相依相偎。
 

 

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父母的教育就成了虚谈
 
 
网上流传着这么一组图片,很是扎心。
 
春节后,爸爸妈妈要走了。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哭闹,哄骗他说让他回屋收拾自己的东西,带他一起走。当三岁的孩子,赶紧用塑料袋装好自己的鞋子和衣服,奔到门外时,却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

 图片来自微博@睿思天下
孩子绝望地哭喊着:“妈妈,我要跟你们走……”


图片来自微博@睿思天下

我们总是有意无意间哄骗孩子,孩子小,缺乏判断力,不辨真假,常常把大人的话当真。当孩子在事后发现被骗了,都会给他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伤害。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越年幼,越依赖和相信父母。他渴望父母的在乎,苛求父母的爱,然而,他发现自己被父母“抛下不管了”, 这种不愉悦的体验会严重损害孩子的安全感。

连父母及至亲的家人都不可以信任,那么,这个世界上,孩子还敢信任谁呢?
 
以后,就算你一再保证话语的真实性,孩子也很难再相信。不再信任骗他的人,连带周围所有人都不再信任。
 
甚至于,在你试图向孩子传递规则时,他一样会以怀疑的眼光看待,总想尝试突破底线。
 
失去了孩子的信任,父母的教育就成了虚谈。
 
社会学家扎克说:

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有人做过调查,全国68个高考状元,99%的学霸家庭教育中,都有一个相似的特点,那就是,父母对他们非常信任,像朋友一样。
 
综艺节目《最美的时光》中有一期,明星和父母举行亲子运动会,其中有个高难度项目“高台平衡木”,目的在于挑战明星们的勇气,促进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信任。
 
刘维蒙眼高空体验,由于事先并不知道具体高度,心里太害怕,还没走两步就蹲跪在原地,表示“那我不行”。

 
刘维摸了摸,说:“这个板子比我想象得要宽一点。”
 
妈妈趁机鼓励他说:“相信妈妈,来,勇敢一点!”

 
刘维问自己,“我为什么不能相信我妈呢?”于是战胜心理的恐惧,尝试慢慢站起来。
 
信任,简短的两个字,对孩子来说,是前进的莫大驱动力。
 
孩子敢尝试未知的路,因为知道,父母会保护自己,他们值得信任。
 
保护孩子对自己的信任,是教育的前提。
 



增强信任感
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哈佛理念美藤教育专家郑托尼老师介绍: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将会影响每个人的一生。


家庭是孩子的人生起点,在这个家中,孩子会学如何去爱、去独立、去处理社会关系。但不管他将来走在哪里,家终究是他最温暖的安全港,父母永远是他最可信任的人。
 
对孩子来说,父母可信,世界便可信。
 
在亲子关系中,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莫过于成为孩子心中最可信赖的人。
 

1

一诺千金

 
无论跟孩子说什么,都要记得,一定要做到。这样才能树立父母的威信,发挥许诺的积极作用。

在向孩子许诺前,父母要考虑“应不应该许诺”,“什么样的承诺是合理的,能不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

否则许诺了又不实现,无疑给孩子开了口头支票,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2

倾听时接纳孩子的情绪

 
生活中,不仅仅是大人,孩子也有烦心事儿,当孩子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的烦心事儿时,不要不以为然,更不要质问、说教、指责。

否则,孩子会认为你不理解他,自然而然地,他就会逐渐隐藏起自己的情绪,慢慢消退对你的信任,不再向你倾诉。

要知道,在大人眼中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儿,也许就是孩子幼小心灵中惊天动地的大事儿。
 
在耐心倾听孩子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认真识别、接纳孩子的情绪,并适时地给予回应。这样,孩子才愿意信任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而,你才能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
 

3

及时回应


信任,是危急时刻孩子的救命稻草,是受伤时刻孩子的倾诉根基。

孩子往往受到伤害,或者心里不舒服的时候,会跟父母倾诉,进而寻求帮助。父母要尽最大努力回应孩子,而不是置之不理。
  

4

告诉事情的真相

 
不要以为孩子小,或者问题太复杂,超出孩子认知的范围,就不予以解释,而去哄骗孩子。
 
去给孩子讲清事情的原由,哪怕孩子不能理解,或者让孩子难以接受,也比哄骗他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小得多。
 
比如,很多家长在去上班的时候,孩子会哭闹纠缠,不让妈妈出门。奶奶就会哄骗孩子去关注其他事情,让妈妈在他不经意间溜走。
 
但是,与其因此辜负孩子的信任,不如,如实告知孩子真相,让他明白,妈妈上班、下班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妈妈早上上班后,晚上还会回来,还能陪她玩,仍然在爱他。
 
孩子理解了,自然就不哭闹不纠缠了。他也因此会明白,父母是说话算话的,心里反而多一份踏实感。   
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愿意投资和教育自己,才能让孩子拥有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学到好的人生信条。

一流的父母,就是一流的学校。

 
想要富养孩子,就要先富养自己,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以逸待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