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冶炼”而“野炼”

 皓皓说吧 2020-09-25

2018年11月10日下午两点,如东县规划馆北楼的如东文艺家之家,县作协文学沙龙活动正在进行,郑文光老师正在讲《传播心理学之我见》。

“关注、影响、创牌”,“宣传自己要大胆,推销自己要幽默”,“点赞之交淡如水,点赞之交贵如油”……郑老师口吐莲花激情澎湃,我们侧耳倾听飞笔疾书。老师讲到艺术语言的冶炼……“冶炼”?啊哟,要命的,提笔忘字,找遍犄犄角角,不见“冶炼”踪影,只得临时“野炼”,明知道此“野炼”非彼“冶炼”,是“冶”不纯,“炼”不精的,虽说“野炼”自个儿是不情不愿挣扎不屈,但我此时只能揪着“野炼”不放,虽然心虚,生怕对面的郑老师看过来,带着不屑的神情,“靠船下篙”地给“野炼”设个“角”演出“戏”。他说“有角才有戏”,我相信他有这个能力,抓住这个“角”就能编排一出“庄谐并茂新鲜感人”的戏,可我不想“大胆”地“宣传”自己,不要他的“关注”,我心里明白荒野里炼不成想要的东西,但我是有苦衷的,“野炼”里满满的都是等待。如果不从“野炼”入手,就会彻底丢失“冶炼”,为了找到“冶炼”,必须先认真恳切有情有义地“野炼”,就如我东撞西撞,始终撞不开文学的大门一样。撞着撞着,仍一窍不通,竟累了,坐在门槛上歇息,息好了,门仍关着。罢,罢,东游西逛去,到哪算哪。来到《江海儿女》微信公众平台,碰到《南通狼山传说 你信哪个?》随意晃悠,《大圣借狼山》《狼马见君王》《虎啸轩和龙爪阁》《通州塔四六八》《支云塔五层》《藏剑的山》,一直逛到《军山神钟》,但见军山上一个老和尚,来到通州城里的铜匠店,请来一位上作铜匠师傅铸大钟,铜匠师傅上山,东挑西拣,生炉冶炼……哈哈,多少日的思念,与“冶炼”重逢,甚喜,来个拥抱,留字为纪。

    好久不见米儿,她“冶炼”试题去了,不便打扰,憋死人不偿命的。忽见手机屏跳出信息,米米的《麻雀叫了一个早晨》,迫不及待打开,味道不错(怎么叫不错?不是我不告诉你,我想像的翅翼未丰,像个肉搏鸡,翅膀张不开,飞不起,还是你自己去品吧)。文中引用《杀鹌鹑的少女》里的一段话,觉得有理,摘抄如下:“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对象,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最普通的一天。” 是的呢,还是要珍惜每一天,看似普通的一天,多少年后回首一望,发现却是关键的时刻说不定哪!

大家都在看这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