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叠糏圆子

 皓皓说吧 2020-09-25

挥别秋天,日照渐短,寒意婆娑成冬至的韵脚,我仿佛闻到了汤圆的香甜味道。

在我的家乡有句俗话“大冬小年”,冬至这天像过年一样隆重。家家用汤圆祭祖,早饭的主角也是汤圆,取其“圆以达阳气”之意,吃象征“阳”的圆子庆祝“阳生”,也有祈求全家团团圆圆、和和睦睦的意思。我国从殷周到秦朝,都以冬至为岁首,所以冬至也有“亚岁”之称,吃过冬至汤圆,就长大一岁了。

记得小时候,立冬过后,妈妈就开始筹划冬至用的糯米糏和圆子心。将平时积攒的桔子皮找出来晾晒,剥花生,买猪板油……最大的工程就数磕糏了。

妈妈把糯米用井水淘洗干净,放水中浸一夜,倒在大淘箩里沥干水分,然后拎去磕糏。磕糏要用石碓,我们生产队只会计家有石碓,大家就把盛米的淘箩、木桶等送到他家排队。我在那儿一边与小伙伴们追逐嬉戏,一边照应着,轮到我家时,回去喊一声,妈妈和哥哥姐姐浩浩荡荡的带着罗筛、笆斗和笸篮来了。磕糏时,兄妹仨齐心合力踩石碓,吱扭一声,碓嘴上扬,脚起碓落,嘭的一声,碓落米开。妈妈坐在石臼旁,乘碓嘴起落间隙,快速将石臼周围的米粒往中间推。舂好的半成品要用箩筛筛出细粉,舂了筛,筛了舂,直到米完全变成粉。石臼中“嘭、嘭、嘭”的撞击声,罗筛发出“啪、啪、啪”的拍打声,还有大人小孩的笑语欢声,把节日的气氛调和得香醇浓厚。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平安皮包如意馅,冰天雪地不觉寒。”冬至前一天叫小冬,晚饭后,一家人开始做汤圆。汤圆种类繁多,我家一直保持着做叠糏圆子的传统。做叠糏圆子需要耐心和技巧,采用“滚、粘、叠”的方法制作,形状滚圆,糯米粉层叠密实,极富韧性,有咬劲,属汤圆中的翘楚。

堂屋的八仙桌上放着一个大盆、一只簸箕。妈妈将炒熟的花生米、芝麻堆在桌子一边,用玻璃瓶像擀面似的把花生米、芝麻碾碎,将泡好的桔子皮洗净切末,一并倒入盆中,加上绵白糖和少量猪油均匀调拌成馅料。我们兄妹三个围在八仙桌旁,各自卷起衣袖,向盆里摘取一些馅来,搓成鹌鹑蛋似的圆子心,放在簸箕里。爸爸用粗麻绳将大笸篮吊在门楣上,笸篮里撒一层糯米糏。圆子心倒入笸篮,用手拉住笸篮边沿前后左右推转,圆子心滚动翻转粘上一层糯米糏后,放笊篱内过一下凉水,再倒入笸篮,撒上糯米糏。如此反复,像滚雪球一样,圆子越滚越大,有鹅蛋那么大时就大功告成了。

冬至的清晨,不用喊,我们早早起床,争着帮忙烧柴火灶。铁锅里的水要多,好让圆子能在锅里翻滚。大火将水烧开,将圆子轻轻推入沸水中,用铲子稍稍搅动一下,使圆子不粘锅底,猛火煮开后转小火,慢慢煮到圆子全都浮在水面,个头变大,晶莹透亮,即可起锅。

全家人怀着敬意祭拜好祖先。妈妈给每人盛一碗热腾腾的圆子,每碗四只,取事事如意、四季发财之意。妈妈提醒我们:吃时千万小心,不能被烫着,也防被噎到。说话间,性急的哥哥被圆子里滚开的馅油烫坏了舌头,使劲用手扇风。姐姐和我偷偷地笑,哥哥哭笑不得。我轻轻咬一口香香糯糯的圆子,喝一口汤,香、甜、肥、软、鲜……暖暖的,惬意到骨子里去了。

在汤圆的甜香里,时光飞逝而过。如今,爸妈年纪大了,不再做叠糏圆子,可每当冬至来临,我总想起爸妈做的叠糏圆子,那黏润,那香糯,那甜美,还有那温暖亲情的幸福味道……

大家都在看这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