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在旅途之西湖

 耘禾 2020-09-25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东坡的诗,让西湖的美令人无限神往,国庆时,西湖定是游人如织吧。还没从疲惫中缓过来,9月30日,我们马不停蹄,直奔西湖。

“长桥不长,孤山不孤,断桥不断”被称为西湖三绝。一至西湖,长桥在眼,曲折有致,静处西湖一隅,委实不长。

桥上人并不多,却有好几对新人在拍婚纱照,站在桥上,水波荡漾,浩浩淼淼,远处的雷峰塔高耸入云,山盟海誓,的确应景。

长桥也叫“双投桥”,因一个追求爱情而双双投河殉情的情人故事而得名,雷峰塔底的白素贞更是高歌了一曲轰轰烈烈的爱情之歌,于此拍照,情逾金石,“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前林见,秋涛隔岸闻。此时正当其秋,然为正午,夕照未逢。置身塔顶,金风送爽,极目所至,远山近水,皆收眼底,不禁心弛意动,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雷峰塔始建于北宋年间,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坍踏,当年,鲁迅先生就写了一篇《论雷峰塔的倒掉》,“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活该。”读到此处,浑身舒畅。

现在的雷峰塔重建于2002年,只为还景南山,风月无边。原塔基遗址保留在第一层,但见残垣断壁,破败不堪,旧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沧海桑田,千古夕阳终有主。

“东坡浚西湖,聚葑泥,筑长堤,自南之北,横截湖中,遂名苏公堤。夹植桃柳,中为六桥”,漫步苏堤,缓缓而行,左右皆湖,湖波如镜,澄澈似练,时见游船穿梭,逍遥驰骋。又有杨柳夹岸,随风而舞,轻柔有情,堤上树木覆倾,阴凉惬意,偶有阳光透过,光影斑驳。人置其中,如西子在侧,久看不厌,更宜心境平和,细细品味,三千烦恼,烟消云散。

途中景色宜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不可不看。花港景可观,鱼可嬉,字更不可不赏。康熙三十八年,皇帝玄烨驾临西湖,题书“花港观鱼”。繁体字“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题词“鱼”底却只有三点,因鱼遇水而生,遇火则烤。康熙帝想让鱼欢快地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

“曲院风荷”当是夏日赏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说的就是六月美景,此时的湖面只见荷叶田田,大多青绿,亦有枯黄,风吹荷动,却赏意阑珊,便匆匆而去。

转之孤山一带,一路文物荟萃,中山公园,西泠印社,平湖秋月,孤山梅鹤等等。古人有诗云“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而傍晚的我,却只见斜阳依山,余珲脉脉,碧波摇行舟,轻风拂过客,倏忽日头没入树梢,光影摇曳,煞是好看。可惜时间瞬逝,难以悠然赏玩。

沿湖迅行,忽觉水面似已接至路面,低手即触,如路如湖中,却是白堤到了。白乐天曾吟“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是的,白堤两旁在风中飘摇的杨柳,给了我第一冲击感,环观波光粼粼,心随涛去,目送斜阳西沉,意指林阗。不知不觉之中,走至白堤尽头,人潮似海,莫非此处就是断桥?见得左向一碑,上书“断桥殊云”,回看来处,居然真有一桥,但未见其断。此时天际尽头,锦云簇簇,色呈重墨,此画只当天公有,人间偷得一回观。

更新于 2019-10-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