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始创于唐,流行于宋,成名于明,盛行于清,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 太极拳集修身、修心、养性于一体的最佳有氧养生运功,太极阴阳就是和谐,就是对立和统一,太极就是对天地阴阳、自然万物的一种认识和领悟,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化。太极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条线、顶头悬、尾闾收,方可使气血上下疏通、修身健体、延年益寿。我是太极的受益者,所以感恩太极,现将以自身修炼太极之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有助于大家练拳、健身、养生、延年。 我当初学练太极拳是因为自己眼疾的原因。我是一名高度近视的眼疾患者,5岁时就已经近视,两个眼睛度数都在1500度。2007年因右眼整日疼痛难忍,在省立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视网膜病变和玻璃体脱落。记得我当时无助地问医生自己的眼睛还有救嘛?他只是摇摇头,叮嘱我不要做剧烈的运动,不要用力负重、看电脑,除了每隔3个月必须去同仁医院买药外,眼睛的疼痛、经济的困窘…我当时的心情到现在都无法平静,怎么办?没有人可以救你。我的孩子才7岁,我反而非常冷静了,我询问医生说:我练太极可以吗?他转头看了看我,停了好一会说:可以。 我从北京回来后,除了按时吃药治疗,我开始辗转求师、买书,后有幸遇到我的启蒙恩师,我们县习拳近三十年的老拳师周长岱先生,跟随他系统学习了陈、杨、吴、孙等多家门派套路,每到孩子假期,我便带上孩子一起外出拜访名师学练太极,学拳近乎痴迷,我对象有时都调侃我“疯了”。大约2年后,我眼睛脱离同仁医院药物维养,同时在一年半左右,夜尿频繁状况得到基本改善,从一夜多次变成一次或一觉睡到天亮,睡眠好了,免疫力提高了。因为有自身的亲身经历和痛苦无奈,这么多年来,跟我学拳的学员,尤其是有病的学员,一直不收学费,坚持公益推广太极,只是希望能有我这种情况的人共同受益于太极。 基于自己多年来研学太极拳的亲身经历,我把自己练习太极拳的经验和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同大家共勉。 首先,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当你濒临绝望的时候,不要自我放弃,除了积极治病之外,要努力以提高自身情绪,豁达乐观,要相信只要努力向前,一切皆有可能。严格遵守医生的要求,该吃药吃药,该治疗治疗,尤其注意不让身体负重用力,一切量力而行,在练习太极拳中,发力和翻转跳跃动作要注意意到、气到、劲道就好。 其次,注意练养、练悟结合。我从不搞疲劳战术,累了就闭目休息,适时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掌握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尤其一些适时的发力动作,注重意贯丹田。我感觉“意”练太极,对自己的眼睛有了很大帮助与调养。才开始学习太极拳时,身体素质差,消耗体力大,感觉很疲惫。于是,我经常采取混元卧躺方式,意打太极,外观看似乎一动不动,但内在在意念调动下,节节贯穿,无有不至,几遍意拳下来,感觉全身通透,再结合体练五指对应五脏等方法,更是偶有水面漫步之快感,无论体练还是意打均须注意亦松沉、亦轻柔、亦匀慢。悟也很重要,找准适合自己的练拳时间和练习强度与方法,应该还是能基本达到练习太极的目的。我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比喻:年纪大的拳友或有身体健康欠佳的拳友,身体就象一台机器,不保养要生锈,用过了会压垮,在练习太极拳或其他健身运动中,把握这个度很重要。所以说万法归一,符合自然和顺是最终目的。习拳十几年来,我一直没有遭受习练太极而致膝盖之痛,不论干什么,方法很重要。 理论与体悟是练好太极拳的另一个重要法宝。现在网络发达,对太极的理解体悟各不相同,需要辩证吸取。现实中,一个动作说与做往往有很大区别,这也是为什么同时练拳而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早期拳架的修正是关键。我一般的方法是对镜子结合拳论和个人的体悟,体会以腰为轴带动四肢的运转折叠。累了休息,困了睡觉,饿了吃饭,尤其现在跟随我学拳的学员,反复给他们定架子,校架子,盘架子,形正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血通畅方能体会太极养生之妙,我一直也遵守这个原则,前段时间看顾留馨先生之拳书,其中他也说道,以治病为目的的练法,要牢记遵守轻松、舒服、自然的原则,要与练功夫的苦练苦熬追求提高技术水平的练法区别开来。 太极博大精深,养生效果是许多医疗上无法解释的。象杨氏太极拳五代传人扎西先生,一个濒临死亡被医院判为活不过两年的肺癌患者,在80多岁时仍传播太极的大爱之人,是我一直好奇的原因,于是我在2016年正式拜师于河北广府杨氏五代传人、当代名家乔振兴先生,学习传统杨氏太极,以便自己更深入了解学习杨氏太极养生奥秘,除此之外,我利用闲暇时间外出拜访名师讨教观摩。有时候自己学到或明白到一个动作便欣喜不已。其中,一位太极老师是陕西安康的,她看到我喜欢打陈氏,便告诉我不要打陈氏和武当剑,高度近视尤忌翻转跳跃发力动作,她的这一提示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一直谨记。几年来,在日常练习中,我参悟名家杨澄浦宗师太极拳十要、吴图南先生养生理念、恩师乔振兴、扎西先生传统杨氏太极练习方法等,有明显效果,一些向我学习的学生不少也因此受益。 综合我这几年教学实践总结,发现太极拳对象我这种眼疾患者及一些乳腺癌、肺癌患者、重度糖尿病、更年期抑郁症、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友帮助康复效果很好,出乎意料。这么多年来所悟所感非一言两句所能表达,也希望能有同我一样经历的拳友来共同交流、共同探讨、不断提高,使更多人受益。 身体因年龄而异。对于年纪大的拳友不能象年轻的拳友那样去练。比如有心脏不好的人建议打打杨氏,杨氏柔和缓慢,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人就不建议在做压腿之类的基本功练习,早期学拳尤其膝关节有问题的一定要走高架等等。练拳求功是需要能量的。年轻人精力(能量)充沛、过剩,他们练拳就象是将多余的钱(过剩的能量)存进银行,让它增值。而年纪大的人这个能量有限,不是向银行里存钱,而是从银行里取钱来用,因而你必须节省着用,不能大手大脚,要惜能如金。 现在学习太极拳的大都是中年人或已退休的人群,古语人到中年天过午,人的身体就象一部手机,刚买时,充一次电可用两天,用的时间长了,充一次电,只能用半天。手机旧了,储电池就会退化,人老了储存能量的器官也会退化。年轻人休息一晚上,可干两天的活,年纪大的人休息一晚上,可能只能维持半天的活动量,甚至好几天都还感到疲惫,万物皆有盛、衰,人同样存在。所以年龄大的拳友,亦或因身体健康学习太极拳的拳友,对自己身体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明白这些道理,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要清楚。可为的要顺势而为,量力而行,莫要强为,这与刻苦努力没关系。现如今的物质多种多样,适合我们身体的才是最好,最养生的,所以合理运动,适时休息,才是对每个人最为有益的。 因此,年纪大的拳友,亦或是身体欠佳的,在练拳的过程中,当你感觉有点累的时候,你就停下来歇一歇再练,当你想睡的时候,你就扔掉一切睡一会儿,及时地修复补充自己的能量。累了休息,困了睡觉,饿了吃饭,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太极拳的练意、练气、练身三者的密切结合,全身内外的协调动作,构成了太极拳锻炼方法上的整体性和内外统一性,这也和我国医学在治疗上的整体观念是一致的。 作为太极研习者和传承者,如何使太极拳发扬光大,用太极文化精髓助力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通过太极养生使广大群众重视运动、增强体质,彻底喜欢上太极,爱上太极,为中华传统武术尽一点绵薄之力,将成为我毕生之努力方向,让越来越多的人都玩太极、享受太极、受益太极,让太极开启我们快乐的人生健康之旅。 作者:张梅 作者简介: 张梅,女,传统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承人,师承河北永年广府杨氏太极拳名家,杨氏第五代传承人乔振兴先生。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太极拳教练员,一级气功教练员,东平县太极拳协会会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