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仙传》中的诸仙(10)

 无缘无故老先生 2020-09-25

原创 赏云 2020-09-21 21:07:22

1、郑思远

年轻时是英俊书生,擅长历算。晚年拜师学道,隐居在庐山马迹山里。山上有老虎,虎母被人所杀,虎父亦吓跑,余下两只小虎,郑思远很怜悯它们,把它们养了起来。

后虎父寻至思远家,跪地向他叩谢,从此跟了思远不肯离去。因此思远每次出游,总是骑着老虎,而两个虎子则背着他的经书和药材跟在后面。

一次郑思远遇友人许隐,许隐正患牙痛,非虎须不能治,郑思远征得老虎的同意,就动手拔虎须,而老虎则乖乖的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任他拔,许隐看的目瞪口呆。郑思远后得道成仙,尊称为丹阳真人。

PS.仁者无敌,爱心到极致,可以感动凶顽,情通异类。

2、郭璞

字景纯,河东喜闻人,博学多才,精通经术,然而他的口才却不大好,但文笔极佳,所作的词赋是晋朝第一流的文学作品。

他天性爱好古文奇字,长于历算。曾有个叫郭公的人旅居在河东,精于卜筮,郭璞拜他为师。

郭公传授给他青囊九卷,他因此通晓了阴阳五行天文卜筮各种道术,能够趋吉避凶,消灾免祸,就是东汉的大师京房、管辂也比上不他的造诣。

郭璞的门人赵载偷了他的青囊书,还没来得及读,竟被火烧了。惠帝怀帝之际,河东扰攘不安,郭璞预知天下将乱,就暗地里和亲朋好友数十家一起逃到东南部,投靠赵固将军,恰逢赵固所骑的良马死了,赵固痛心,竟不见客。

郭璞来到门口,看门人不为他通报,郭璞就说:“我能使马复活。”看门的一听大惊,忙去通报,赵固迅速赶出来说:“先生真能使我的马复活吗?”

郭璞说:“找壮丁二三十人,各执长竿,向东走三十里,有丘林庙社,就用竹竿拍打,打完会出现一个东西,即刻把它带回来,马就可以复活了。”

赵固按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得到一个像猴子的东西,带了回来,这个东西一见死马,就凑着它的鼻子用力呼吸,顷刻间那匹马就跳了起来,嘶叫一如平常,而那个东西却不知了去向。

赵固非常赞赏郭璞的妙道,送给他许多礼物。后来郭璞到了庐江,他劝太守胡孟康赶紧南渡,胡孟康不答应,郭璞心爱他的婢女,于是就拿了红豆遍洒在主人住宅四周。主人看见红衣人有好几千包围了自己的家,但是再一看又消失了,心里十分厌恶,就请郭璞算卦,郭璞说:“你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该收容这个婢女,你可以在东南二十里的地方把她卖掉,千万不要计较价钱,因为这样可以除掉妖怪。”

主人立刻照办,郭璞就找人用很低的价钱买下这个婢女,然后他又投了一道符在井中,那好几千个红衣人忽然都把自己绑了起来,一个一个地跳到井里去了。主人看了大为高兴,郭璞也就带走了婢女。

郭璞的母亲过世的时候,郭璞把她安葬在暨阳,坟墓距离河水还不到百步,当时大家认为靠水太近了不好,郭璞却说:“这里不久就会变成陆地。”后来坟墓周围几十里的地方都成了桑田。

一次郭璞为人看风水,明帝化装成百姓暗中跟去参观。他问那块土地的主人说:“怎么可以选择龙穴呢?这是要灭族的,你知道吗?”主人回答说:“郭璞先生说这里正是要葬龙用的,他说不出三年,天子就会在此出现。”

明帝又问:“是这里会出生一个天子吗?”那人回答说:“不是出生天子,是能使天子到这里来。”明帝听了不觉大为叹服。

郭璞的才学很受当时人敬重,然而他性情平易,不修边幅,又爱好酒色,常常纵欲,他的朋友于宝时常劝他说:“这不是修身养性的正道呀。”郭璞回答他说:“我的天赋有限,常怕用不完,何必担忧我纵情酒色呢。”

郭璞与桓蠡要好,桓蠡拜访郭璞时,常见他和女人在一起。郭璞对他说:“你来的话,任何地方都 可以去,但就是不能到厕所里找我,否则我们两人都会遭祸。”

一次桓蠡因为酒醉,误闯入厕所,正遇郭璞在里面,他就在门后偷看,只见郭璞正披头散发全身赤裸的在做法,郭璞一见桓蠡就叹息说:“每次叮嘱你不要到这里来,你还是来了,不但我要遭殃,你也要倒霉,这都是天意吧,能怪谁呢?”

不久,郭璞被王敦所杀,桓蠡也被苏峻所杀。郭璞临刑时曾问刽子手要到哪里行刑,刽子手说到面冈头。郭璞说:“那一定是在双柏树下,树上还有大鹊的巢穴。”到了南冈头,果然一切如郭璞所说。

多年前郭璞曾路过越城,偶遇一人,他就叫住那人,并说出了他的姓名。郭璞解下腰带送给那人,该人坚辞不收,郭璞说:“你尽管收下,以后你就会明白。”那人才勉强收下。

多年后,他们再次相逢,只是这次郭璞是要被斩的犯人,而那人是刽子手。郭璞遇害前已嘱咐家准备棺材放在行刑的地点,并命葬在江滨两棵松树之间。他被杀后三天,南州市民又见他穿着平日的衣服和朋友在街头聊天。王敦听后大惊,立刻开棺验尸,不料棺中空空如也,大家都说郭璞这是“兵解”之术。

郭璞生前著述很多,他把先前卜筮应验的六十几件事情编撰成书,名为《洞林文抄》,还有《新林》十篇、《卜韵》一篇。他曾注释《尔雅》、《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等书,他所作的十四首游仙诗尤其有名,为不朽的传世杰作。郭璞身后封为水府仙伯,他的儿子郭鳌后来做过临贺太守。

PS.这篇传里,郭璞的法力似乎并没用在帮助人民上,倒用在私利上不少。或许他做的好事没有被记载下来吧。不过他情愿死也坚持自己的观点,倒很值得人钦佩。

3、麻姑

石勒时候的人,麻秋的女儿。麻秋天性凶暴,命令百姓修筑城墙,日夜无休的干到到早上鸡啼才收工。麻姑怜悯这些百姓,就常常假装鸡叫。她一叫鸡群也都跟着叫起来,修城的百姓也就收工了。

后来被麻秋发现,竟要拿鞭子处罚她。麻姑就逃到了仙姑洞去修道,后来在北石桥飞升上天,百姓为感念好心不称那桥为望仙桥。

PS.积功累德,广修阴德才能成道,而成道后的救世济民,就不是我们凡人所能测知的了,博爱无私、行善无迹,这正是道的高明之处。

4、葛洪

字稚川,句容人,自幼好学,因家境清寒,就砍柴换些纸墨,夜里念书写字。久而久之,就成了有名的学者。

他天性淡泊,没有不良嗜好,平时很少讲话,也不爱慕虚荣。每天关门自修,从不与人来往。有时遇到书上有疑难的问题,就不远千里去请教高明。他特别喜爱神仙道术。

当时祖玄学道得仙,就传道给弟子郑隐,葛洪拜郑隐为师,完全得到了他的真传。不久之后,他又拜师南海太守鲍玄。

鲍玄精于道术,会占卜,他预见葛洪必成大器,就把女儿许配给他。葛洪得了鲍玄的传授,又通医术,他下笔千言,才思过人。王导慕名请他做官,他都婉拒了。后来葛洪听说交趾出丹砂,就自动要求去做个小官。皇帝因大材小用,不肯答应,葛洪解释说不是为了虚名,而是为了炼丹,皇帝才答应。

葛洪到任后,住在罗浮山,每天炼丹。在山上七年,悠游岁月,专心著书。他看见一般读书人只知道服膺周公孔子,而不相信神仙的事,不但讥笑而且毁谤,因此著书立说,共一百一十六篇,分内外两篇,名为《抱朴子》,以此来弘扬道教,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和理论依据。

他八十一岁那年写信给朋友邓岳,告诉他要到远方去拜师,立刻出发。邓岳接到信赶忙跑来准备送别,而葛洪那天中午,竟然端坐午睡,无疾而终。邓岳看他面色如生,肢体柔软,移尸入棺,居然只剩一件空衣。

PS.葛洪用一生很好的诠释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八个字。利欲熏心也许可一时得权力和荣华,但真理和至福却属于心地单纯,返璞归真的人。

5、黄野人

葛洪的弟子,葛洪在山上炼丹时,野人常随侍在侧,葛洪成仙后,留下仙丹在罗浮山柱石之间,野人找到一颗吃了,不久就修成了地行仙。据说他的肉身至今还在,有缘的人偶尔还会碰到。

后来有人游罗浮山,睡在山洞里,夜里看见一个人赤身裸体,全身长满绿毛,于是就向他行礼,并且向他问道,那个绿毛怪人全不理会,只是长笑几声,声音之大,振动林木。笑完他又唱了一支歌说:“云来万岭动,云去天一色,长笑两三声,空山秋月白。”

有人说这个绿毛怪人就是黄野人。

6、范豹

四川人,在支江百里洲修炼,呼出来的气能发出五色光,冬天只穿一件单衣,桓温当权时(东晋),他的头发已斑白,到宋文帝(南北朝刘宋)时容貌都没改变。

他能预言吉凶,因此有人问他 不是天上贬下来的仙人,他回答说:“我曾目睹周武王伐纣。”文帝召见他,他走过太子宫,手指着宫门说:“这里头有一只伯劳鸟,怎么竟养了个贼呢?”文帝心里不悦,就命范豹投江自杀。

第二年范豹的弟子陈志半夜起床,忽然看见夜明如昼,原来是范豹来了,他后面还跟着一个老翁。范豹对老翁态度极恭敬。陈志很好奇问那是谁,范豹笑而不答。不久两人走了,文帝听说,开棺一看,尸体早就不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