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打原料药涨价,工信部推动集中生产基地,将淘汰70%药企

 板桥胡同37号 2020-09-25

中国原料药产业面临框架性调整。


作者:小米

来源:健识局

全文1840字,阅读需5分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83号建议的答复函中明确,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原料药生产基地认定标准和工作程序,支持地域空间独立、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建设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

早在2019年12月,工信部会同卫健委、药监局、生态环境部等多部委制定印发《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指出,进一步推进原料药产业绿色升级,助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我国原料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对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由于我国原料药企早期欠缺研发能力,原料药出口大部分聚焦在大宗原料药,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日渐突出。
与此同时,对于高端特色原料,本土药企存在技术相对落后,产业集中度不高,生产成本高等问题。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逐步推进,国产仿制药替代加速,上游的原料药产业也面临洗牌。
显然,仿制药市场的争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药的质量与成本,今后具有规模化效应的原料药企业将在后续市场中胜出。行业预计,未来3-5年,至少有70%中小药企将面临淘汰。

倒逼行业转型
70%中小药企面临淘汰

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化学制药原料生产和供应国,生产企业1500余家,在产品种有1600余个,2019年产量达到300余万吨,主营业务收入3800亿元。
但由于原料药产业多小散乱的现状未变,导致企业之间低价竞争、资源浪费,最终陷入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之中。更为关键的是,原料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2019年12月,四部委联合发文,提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技术创新与应用和推行绿色生产标准4项重点任务。
该文件还要求,到2025年,突破20项以上绿色关键共性技术,基本实现行业绿色生产技术替代,建立原料药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管理标准评价体系,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逐步下降。
当时就有分析人士指出,该文件的出台将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倒逼落后产能退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除此之外,医药行业向来是被环保督查的重点,而原料药企业则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新环保法实施后,原料药企业环保投入在不断增加,迫使部分小产能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原料药企业,小型企业占比为77.04%,但收入却仅占40%。业内预计,在行业整合与环保升级的双重压力下,最先被淘汰的必定是70%中小企业。
亦有专家表示,原料药企需加大环保的投资力度,进行产业升级,改进工艺,提升污染处理能力,这才能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破除行业垄断
严打原料药任意涨价
事实上,药品集采新规实施之后,原料药的定价模式就发生了较大改变,这让部分原料药的价格迅猛增长。
据平安证券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抗生素原料药供给端偏紧,主要品种有涨价趋势,如6-APA市场报价由145元提升至180元/千克。
而维生素D3报价250元/千克,较年初(2020年1月20日)上涨170%;维生素B1报价300元/千克,较年初上涨90%;生物素报价305元/千克,较年初上涨74%。
无疑,原料药的价格上涨将会压缩药品生产企业的利润。此前,羚锐制药董事长熊维,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等多位医药界大佬控诉原料药人为抬高价格。
为此,相关部门的监管也形成了高压态势,予以重拳打击。今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山东康惠医药有限公司、潍坊普云惠医药有限公司和潍坊太阳神医药有限公司3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的原料药企业作出从重处罚,共计罚没3.255亿元。
健识局获悉,这是国内反垄断执法部门罕见作出顶格处罚的案件,所没收违法所得破亿也创下国内反垄断史的纪录。
之所以造成如今原料药垄断的局面,究其原因,有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一方面,原料药企业要经过审批才可生产,因而相关企业过少,甚至有一家企业为百家制药企业提供原料药的情况;另一方面,一些生产企业或经销商暗中结盟,人为抬高原料药价格。
国家对短缺药、药品临床供应等行业顽疾的不断规范,正在开展原料药涨价摸底调查工作。业内普遍认为,打击原料药垄断也将成为医药行业整顿的下一个重点。
业内普遍认为,当下原料药业产业升级,大批中小药企将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大型药企也要持续投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优势,这是当下中国制药企业必须做出的选择。


编:大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