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阳这个地方,因为一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大豫坊 2020-09-25

关于整理出版《淮阳“五七”干校名人轶事》(暂定)文史资料的呼吁

蔡水钓叟

       淮阳农场始建于1957年,1973年改名为五七农场,1979年更名为国有淮阳农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遵照毛泽东主席五七指示,我淮阳农场成为当时国家广播事业局创办的五七干校所在地。实际上,五七农场的命名要比五七干校的创建时间晚3年。根据档案记录河南五七干校统计表表明,国家广播事业局干校计划接收3500人,到1970年1月实到500人。在这些人当中,不乏有当时响震全国的“明星大腕”,譬如侯宝林、马季、赵忠祥、王铁成、雅坤等知名文艺演员(具体人物有待进一步考证)先后下放到这里劳动,接受劳动技能学习和劳动锻炼。

       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在下放淮阳五七干校期间,留下了一些轶事,他顺便搜集了好多创作素材,把它添加到自己的相声段子里,大大丰富了相声内容,为当地人津津乐道。著名相声演员马季被下放到淮阳五七干校下属的张庄村劳动。在张庄半年时间内,马季与农民结下了深情厚意,并与该村农民李作连成了亲戚,后来他还专程回到这里以此为题材进行了演出。关于这个事情,几家媒体还进行了专题报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赵忠祥是国家知名播音员、主持人,他对淮阳五七干校情有独钟,2006年到淮阳参观,专程赶到曹河五七干校农场看望那里的老百姓,还到自己曾经劳动的地方凭吊往事。王铁成先生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专家组成员、播音主持委员会理事长、著名播音员,又是多年在影视上扮演周总理的特型演员,在全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他2007年一次到周演出中首先回顾了自己文革期间到淮阳县曹河参加国家广电局五七干校时一年多的生活,满怀深情地说:在那特殊的年代,周口父老乡亲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以淳朴善良的品德影响和感染了我。周口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真诚希望周口能越来越好。雅坤在淮阳五七干校驻队劳动,一呆就是两年。上世纪90年代来到周口,她还专程赶到五七干校旧址,找寻往昔生活的点滴。雅坤回忆说,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有两个干校,一个是在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后来因为太冷,条件太艰苦,就全部撤回关内,设在河南淮阳。当时中直机关的干校农场都在淮阳一带,史称关内第一大场这方面的实例不胜枚举,具有很大的搜集整理空间。

       关于淮阳五七干校,除了国家广播事业局下放到此地进行劳动锻炼外,还有其他两个国家机关在这里劳动锻炼。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陆陆续续有在这里锻炼的老学员故地重游,感慨万千。他们建议应该把这里申请为文物保护单位。他们深情感谢在这里的生活,因为在这里使他们受到了教育和锻炼,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回首过去,当年在这里接受锻炼的学员大多已经进入了人生的暮年,他们的大好青春曾经洒在了淮阳这片古老的大地上,这里是他们奉献青春终生难忘的地方。他们对于淮阳有着深厚的感情,愿意为淮阳的发展做一些事情是他们的心愿。为了挖掘那段历史,用文字和图片甚至声音、影像留住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从而为我县人文历史建设添上光辉的一页,特建议搜集编撰《淮阳五七干校名人录》文史资料,以此存志。并以此为契机,团结我国广大文艺界名人为淮阳以后的文化发展广谋出路,仅此来看,意义重大,不可估量。

      系统地搜集编撰《淮阳五七干校名人录》文史资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德之事。众所周知,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大事,而建设人文淮阳则是目光长远、彪炳史册的大计。另外,本书由于涉及面广,涵盖上层文化名人,光是健在的知名人士就有不下五十人。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留存第一手资料,势必留下永远的遗憾。因此建议有关领导为淮阳文史建设发展计,理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自己联系面广泛的优势,择机协调相关部门迅速整理辑录此书,把它列为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图片提供  玄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