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之风《3月13日宅家随想随记》

 大豫坊 2020-09-25

313日宅家随想随记

晨之风

今天天气突然来了个变脸,一反常态起来。起床后,蹲在马桶上,外面的风很大,吹得卫生间的小窗户飕飕作响。不可思议的是,小窗户靠近墙的夹缝里居然有只鸟儿在那里筑巢。大概有拳头大小的窝巢里住着鸟儿的一家老小,在卫生间方便,经常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比起江南卫生间的雅称“观瀑”“听泉”,我的卫生间也算是诗意有加了。透过玻璃观察,鸟儿体型小,羽毛暗绿色,这不是麻雀,应该是云雀。因为我们居住在四楼,麻雀是不喜欢在这里停留的。在书房里平时看到的那两个鸟巢,此时正在风中摇摆,光秃秃的杨树摇摆得厉害,我担心鸟巢有点摇摇欲坠了。远处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这似乎很不合春天到来的时宜,我疑心一场雪雨就要降落了。

儿子继续上网课

依然清静的小区

眼下,新冠病毒的肆虐高峰已经过去了,人们长出一口气,但是心中的阴云始终挥之不去,总是有堵心的事情时不时蹦出来。抗击新冠病毒的人民战争里,令人振奋的消息不断传出来。处于后方的我们不断被医护人员的伟大奉献感动着,医护人员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但是令人痛心的事情也在发生,据报道,截止3111530分,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故现场共救出8人,均无生命体征,来自湖北黄石的一家五口确认遇难,5人中有2位成年人3位小孩,分别是7岁、5岁、2岁半。按照原计划,38日他们一家就解除隔离可以回家了。这是个令人很悲痛的事情,一家人就这么完了。他们在老家没有感染上新冠病毒,怀揣着美好愿景来到泉州,满以为可以万事大吉了,孰料到会发生灭门之灾。悲痛之余我简直出离愤怒了,制造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你们良心何在?如果按照舆论的审判,灾难的始作俑者应该千刀万剐不解恨。一个家庭的三个孩子,最大的才7岁,三个孩子没准将来会出现个诺奖获得者,可叹的是,他们还没有享受这个世界的阳光就闭上了眼睛。据报道,从他们遇难时的姿势上,可以看出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一家人,遇难时一家人互相爱护着,这应该是一个伟大的家庭。社会舆论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在质问,谁该为这场本不该的飞来横祸买单?谁是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相信社会会做出符合公义的审判,罪魁祸首必须得到严惩,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据报道,经过现场112小时不间断施救,截至12114分,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故现场搜救出第70名、71名被困者,搜救工作基本结束,事故共造成29人死亡。中央领导说,这是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这个酒店违法建设,多次违规改建,暴露出地方有关方面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不落实、长期造成安全风险隐患的漏洞和盲区,处理的结果显而易见。

好多的不可原谅的事情让有社会良知的人难以忍受,天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天灾的背后似乎都可以找到人祸的影子。新冠病毒爆发期间,感人事迹不断产生的背后,属于人祸的事情总让人难以接受。天灾人祸让草根民众越来越理解“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所以珍惜当下”的意义。我深深感到,资本的罪恶无处不在,马克思说资本“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甚至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我们这个社会,黑暗的角落里资本的罪恶是存在的,这一点毋庸讳言。

这两天,河南的新闻圈里很愤怒。311日,对很多郑州市的市民来说,无疑是难忘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有一个人,让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归零了。这一天的1240分,河南郑州确诊1例境外输入病例,并且该男子刻意隐瞒境外行程,这一点让所有人都气愤不已。这个人让人口超过一亿的刚刚想松口气的河南人突然又紧张起来,这个人名叫郭伟鹏,瞬间上了人肉搜索。河南省保持了12天的0增长记录,郑州市保持了19天的0增长记录,河南确诊病例仅剩一例,“清零”指日可待的时候,就是这个叫做郭伟鹏的腥了一锅汤。河南网友愤怒了,给他取了一个“霸气”的称号:郑州毒王,还有人叫他“老鼠屎”。愤怒归愤怒,还是要积极处理问题。于是郑州近乎封城排查,我们单位也在排查境外人员入境情况。淮阳区有三个从日本韩国回来的人因为找不到,公安局几乎要发布“通缉令”了。郭伟鹏一个人祸害了一个省,他所在公司的同事,还有上下班地铁上所接触的人、就连回国的飞机、乘坐的大巴、北京到郑州的列车上的所有人都可能会被感染。我们目前应该欣慰的是,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已经取得了抗击新冠病毒的阶段胜利,这是全民努力的结果。国内的形势稍微缓和一些,但是输入性防控形势却紧张起来,当前,我们所需要的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防止反向输入,防止国内疫情的反弹。郭伟鹏事件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关键时期,要自觉服从大局,请不要做“骂名千载”的人。

新冠病毒爆发,习惯于关注新闻的我更加关注。每晚的央视新闻1+1成了我的必看,我喜欢白岩松的犀利点评,他的点评引发我们好多思考。除了关注央视新闻,我也关注民间信息。其间一个作家的微博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这就是曾经是湖北省作协主席的武汉作家方方。疫情期间,方方就居住在武汉,所见所闻所感,她写成日记,几乎每天都在传递信息。对于她的信息网上很有争议,民间的声音认为她敢说真话,或者说敢于直面现实;而另一方,大多是当地官方的声音,认为她传递负能量。而这位六十多岁的“婆婆”似乎很不在乎舆论的声音,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写日记记录自己的行踪。她的日记我也在关注,发现好多观点还是可圈可点的。当然人无完人,有些问题还是正常的,谁敢保证自己完全正确呢?其实我对方方并不太了解,她的作品我读的不多。但是方方近期表现出的不顾流俗的勇气我还是很钦佩的,这大概是名门望族的风骨使然。据说,方方的曾外祖父杨赓笙是革命元老,外祖父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伯祖父汪辟疆是一代国学宗师,父亲则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高材生。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方方似乎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方方1955年出生于南京,2岁时,父亲举家搬迁到了武汉。从此,她在武汉扎根,至今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武汉人。方方是个女汉子,父亲去世早,她高中毕业后瞒着母亲当了4年的装卸工养家糊口。原本知识分子生活的环境,突然坠入到社会的底层,方方的记忆刻骨铭心。有人评价方方:“一个原本柔弱的女子,被生活粗糙的颗粒磨砺过,负重的脊背被压弯过。那些年,连通筋骨一起强健起来的,还有她的意志。”方方后来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湖北电视台做编辑工作。因为年轻时的经历,她用自己的笔触描写武汉街头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成为了一名著述破丰的作家。

方方

我们以我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方方,新冠病毒爆发以来,想必每个人都是焦虑的。几个朋友说,宅在家里马上要崩溃了。处于武汉新冠病毒旋涡之地的方方,她的心情可想而知。每天的因为新冠病毒而离世的人在她心里形成多大的压力,日记里可以感受到,她的感情充满了“惊惧与不安、焦灼与痛楚”,和武汉的很多人一样,她经受着巨大的精神煎熬。她的日记里,“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成了此次疫情中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她又在坚定人们的信心,“阴霾终会散去,阳光终会降临,每个人都在期待着春暖花开的时候。”她担心那些病亡家属,必然格外悲伤。“这是兄弟、夫妻、母子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场中阴阳相隔,永生不得见的怆痛。”

昨天下午,在家中憋闷得难受,和妻子去了已经好多日没去的平安路散步。因为疫情缓和的原因,道路上多了不少行人,好在大家都带着口罩,防范意识还是有的。气温已经上升不少,路边的绿化树都已经萌芽。平安路两边种植的是海棠树,一到春天,海棠花开,加上不久以后的枝繁叶茂,确实很是怡人,我和妻子走在路面上,想象往年百花盛开的景象。从平安路一路走过去,到了古蔡河附近,是一大片油菜花。除了梅花开,在豫东,油菜花似乎是春的使者,每个人都有关于油菜花的记忆。油菜花之所以让人难以忘怀,是因为它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油菜花当不是一朵一朵的,而是成片出现的。江西的婺源每年都有油菜花摄影节,可惜因为繁忙没时间去享受。只要善于发现,身边总能找到美的东西,近在身边的油菜花同样也是不错的。于是,我和妻子来到油菜花丛,投入春的怀抱。我们摘掉了口罩,全然忘记了新冠病毒的存在,以夕阳为背景,我们互相拍照留念。

早上吃过饭,儿子占着电脑要上网课,我还是习惯性来到学校。大街上交通已经正常了,大概因为路面宽敞,车辆行驶得很快。校园里,春的气象随处可在,迎春花已经盛放,几株梅花树也在星星点点绽放属于自己的芳华,梧桐树的芽苞跃跃欲试,不就这里就要一片绿色了。可叹的是,孩子们还要宅在家里,我还要面对手机辅导孩子们。还听到了令人崩溃的消息,这消息估计不大可能,说是要等到六月份学生才可以回校,至于暑假吗?估计过不成了。但愿这又是谣言。

——2020313日星期五上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