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电影《幸福桥》主题曲:《家乡的月亮》背后的故事

 忧郁的妖精 2020-09-25

跨越忧伤是自信和豪情

打工题材歌曲《家乡的月亮》的时代意义

文/石与刚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农民纷纷涌向沿海大城市,随着打工潮的兴起,一大批打工题材的歌曲应景而生。在早期的打工歌曲中,贵州籍音乐人朱德荣创作的《九月九的酒》一夜之间就红遍了大江南北,但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这首歌的词意尚停留在独在异乡思乡情的层面。


        1997年,有着“流浪歌王”之称的湖北籍歌手陈星步入广东流行乐坛,出版首张个人专辑《新打工谣》,开启了打工歌曲的“陈星时代”。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耳朵是孤独的,不仅仅是打工群体聚集的沿海城市,连内陆很多乡场小商店的录音机里,也到处是《流浪歌》、《离家的孩子》等等。

      与《九月九的酒》相比较起来,陈星的歌曲中更多是漂泊在外的无奈与孤寂。凄凉、哀伤是主线,“流浪”、“伤心”、“泪水”、“忧愁”等关键词也是“必备”词汇,同时这也成了后来众多歌词创作者创作同类题材时绕不过的“坎”。

      这些打工歌曲的流行,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进入21世纪后,随着时代背景的改变,整个打工群体的精神面貌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80后甚至90后一代打工者,已经是打工族的主流,与第一代打工者相比,他们正在融入这个昂扬的伟大时代,也越来越具有现代工人阶级的主体意识,伤感、惆怅的心境正在淡化,渐生自信和豪情。

      新的心境注定需要新的打工歌曲。由我省词作家、省音乐文学学会会长、贵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丁时光作词,作曲家黄承志作曲的歌曲《家乡的月亮》,在一个打工歌曲急切需要变革的时代,应运而生。

      华语乐坛著名音乐人陈小奇曾经在深圳市文联举办的“打工文学”论坛说,对于打工者来说,文学和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如歌曲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享受。

      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就是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列宁曾经说过:“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喜爱。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它必须在群众中间唤起艺术家,并使他们得到发展。”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就要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值得一提的是,词作家丁时光也曾经当过工人。1970年,丁时光初中毕业后,适逢全省大招工,他被招进贵州汽车制造厂当工人。工厂里火热的劳动生活常常让他感动,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写词谱曲,创作了一批有关工厂和一线工人的《焊花》、《公交工人之歌》、《钣金工人之歌》等歌曲。透过歌曲,丁时光尽情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

      当然,彼时作为工人中一员的丁时光,是在用平行的视角去关注工人阶级的。到退休前,丁时光任过贵阳市总工会任研究室副主任、宣教部部长,贵阳市工人文化宫党总支书记、主任。工会为职工群众服务,而丁时光本身就是从工人一路走来,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群体,他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个阶段,他创作出了大量“工字号”优秀作品:《大漠石油汉》、《咱们的名字叫工人》、《京九铁道》、《公交工人之歌》、《劳模之歌》等等。

      多年工会工作的经历,使得丁时光对农民工、工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创作《家乡的月亮》时,他的视角是带着关怀的。

      行文至此,我有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想把这首歌词整体呈现出来:“红的山花绿的田野/微笑的人总在心里/那年穿上你做的新衣/带着你的温情走进城里/心中总是牵挂着你//人在城里家在心里/乡土歌谣总在唱起/为了乡村与城市一样美丽/让五彩的梦境缤纷四季/千辛万苦我也不放弃//家乡的月亮照在工地/我好想把你搂在怀里/对着月亮我大声地说/回家盖栋新楼给你……”

      短短百余字的歌词,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带着家人的温情,穿上爱人做的新衣,告别家乡走进喧嚣繁华的城市,为梦想打拼着。在工地的月光下,心中也常常思念家乡,思念爱人的微笑,心中有思念,梦想也更加坚定:有朝一日回到家乡,盖新楼、建新村,让乡村与城市一样美丽!

      打工挣钱,是为了建设家乡、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这是现代很多打工族的梦想。这其中“对着月亮我大声地说/回家盖栋新楼给你”是点睛之笔,在“大声地说”中,其实蕴含了一个核心的潜台词——“自信”。这,就是现代工人阶级的主体意识。

      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部署,要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工会为农民工服务工作,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助推同步小康建设。就贵州而言,近年来正大力实施“雁归兴贵”计划,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截至2015年10月底,全省在外就业人数872.16万人,返乡就业创业达到66.61万人。

      这首歌曲正切合了当前的时代背景。无论是从歌词还是旋律、编曲方面,《家乡的月亮》都与以往打工歌曲低沉、伤感的风格彻底决裂,歌曲旋律舒缓中有激昂,阳光向上,在编曲上,并没有在其中放入太多紧贴潮流的元素与风格,更多地将亮点聚焦在歌词每一个环节的发声中,凸显了歌词本身。

      《家乡的月亮》由贵州省知名歌手陈昕演唱,用最朴实无华的声音勾勒出当代农民工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展现出他们勤劳朴实的感人形象。

      吹响新时代打工族前进的号角,引领新时代打工歌曲的潮流,就是这首《家乡的月亮》的时代意义所在。

相关链接
 

点击观看:微电影《幸福桥》完整版

本文刊发于2016年1月14日《劳动时报》副刊:


     

         作者简介:石与刚,被称为是“一个混迹在新闻界的音乐人”,劳动时报社视觉总监、《劳动关系》编辑部主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