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怎么把新闻写成美文?

 忧郁的妖精 2020-09-25

怎么把新闻写成美文?

文/神编小妖

曾有论著指出新闻与散文本该是泾渭分明的:“新闻乃‘删繁就简三秋树’,文学是‘花簇锦绣满园春’”。虽然这两句话的本意是想表达“新闻与散文具有本质性的差异”,也确实一语见地道出了两者的特质:新闻,简而实;文学,艳而柔。然而,这并不表示,新闻与散文只能作为两个独立的存在,永无交集。正如写出这两个句子的作者,其颇具诗意的对比手法同样不失烂漫。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严谨的新闻人,也可以有专属于他的散文式浪漫呢?

一.什么是散文式新闻?

近年来,一种轻松自然、生动活泼、讲求文采、具有较强可读性和感染力的新闻体裁——散文式新闻,受到了新闻界的重视和读者的青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死板、老套、枯燥乏味的“新闻八股”越来越没有市场。读者不愿意看,有志于改革的新闻工作者也不愿意写、不愿意编。因此,提出冲破陈旧格式,活跃新闻的形式,吸取其他文体之优点,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散文式新闻”应运而生。

那么什么是散文式新闻呢?即吸收了散文与新闻的优势而形成的一种新闻体裁。说它是新闻,是因为它反映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且具有时效性;说它是散文式新闻,是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比较灵活、自由,且富有文采。其具体表现形式有新闻特写、新闻速写、新闻素描等,此外,在一些新闻通讯、新闻述评乃至会议报道等传统新闻文体中,借助散文笔法为其增色添彩的优秀案例也不断见诸报端。

二.如何写好散文式新闻?

散文式新闻的魅力来自于散文的笔法。那么,怎样借鉴散文笔法,摆脱“新闻八股”,写好散文式新闻呢?笔者将以《劳动时报》原创的几期新闻策划为例,谈一点粗浅看法:

       第一,标题设置新颖醒目。

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说标题是新闻的灵魂绝不为过。而散文式新闻的标题制作比起一般性新闻又有着更高要求,即要做到“神形兼备”,既要点明文章主旨,又要生动鲜活、富有文采。

举个例子,《劳动时报》2015年8月21日刊登的新闻策划《探访贵州高铁幕后鲜为人知的TA》,文中设置了4个小标题——“质检员:穿行车厢的‘猫头鹰’”、“库管员:力大心细的‘女汉子’”、“地勤司机:24小时待命的‘小乖乖’”、“随车保洁员:争分夺秒的‘美容师’”。每个小标题都用一个口语化的称谓将不同采访对象引出,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一下就能对每个工种的特点形成一个初步印象,同时也能勾起读者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纪实】探访贵州高铁幕后鲜为人知的“TA”

        第二,学会设置悬念。

散文式新闻打破了传统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可以在新闻开头设下悬念,以吸引读者把整则新闻读完,这是运用散文笔法进行新闻写作的一种必备本领。

如劳动时报2015年5月15日刊登的主题策划《我的劳模妈妈——听孩子们述说那些不称职的妈妈们》在标题和文章中都抛下了“包袱”:“在我们伟大的劳模群体中,有许许多多的母亲。人们的目光往往被她们悬挂在胸前的大红绶带和金光灿灿的奖章所吸引,却忘了那荣誉背后,是一个个含辛茹苦的母亲,一边扶老携幼操持家庭,一边坚守岗位默默耕耘的身影,或许还有着对家人的歉意,对孩子的愧疚。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刚刚荣获2015年全国劳模和省劳模的优秀女性代表,她们几乎异口同声说出了一句心里话:‘我是个不够称职的妈妈’。那么,在孩子们眼里,妈妈到底称不称职?让我们也来聆听一下他们的心里话吧——”

          我的劳模妈妈

        第三,真实亲切、以情动人。

散文的文采,不在于文字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情感真挚动人。这要求记者对新闻事实不仅要深入观察,而且要深入体验,进入“角色”,否则,写出来的东西感觉不真实,就不能打动人。

如劳动时报2014年12月29日刊登的《为贵广高铁幕后英雄点赞》文中有一段非常朴实的描写:“工期紧的时候连续加班加点是常事,挑灯夜战干到凌晨也不偶然。即使突然变天大雨倾盆,该干啥干啥。有天一个记者去采访,看到工人顶着暴雨仍在工作,便过去问:怎么下大雨还干呢?心里期待着对方能做出一些慷慨激昂的主旋律式回答。结果工人说:下雨没啥特别的,我们都是这样干的……和这名工人一样,当别人说“你们真辛苦”、“真了不起”,他们总是说:‘有啥特别的吗?我觉得很普通啊!’”

没有华丽的辞藻,用工人自己的语言,将他们并不平凡的精神品质诠释出来,真实而动人。

第四,以细节见长,多描写少陈述。

要多点细节描写,落笔要“软”,少点干巴巴的陈述。要文如诗、句如画,但注意文字美感的同时也要善于采用“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白描手法,该用墨处泼墨如水,不该用处惜墨如金,有简有繁,有密有疏,有浓有淡。

劳动时报2015年7月3日刊登的《高考年代秀》主题策划,讲述了几位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的高考故事,富有时代特色、历史韵味,而编辑在注重修饰文采的同时,更注意文章中“细节”的表现力。如50后的讲述“七七年的中国没有冬天”一文中,有许多感人的细节描写:

“恢复高考在整个社会引起空前轰动。从昔日老高三学生到还未毕业的在校生、各届知青、工人,甚至街边卖红薯的小贩和拉着板车来城里讨生活的年轻农民,都不顾一切投入高考漩涡。随处可见捧着书形同梦游,如饥似渴阅读的青年,即使不相干的人也热烈地谈论着。高考已成为全民最关注的话题。”

“阔别12年我终于又踏入课堂,百感交集。老师走上讲台,作为学习委员,我按年级指导员所教的高喊“起立”,同学们肃然站立,在老师答礼后整齐坐下。我的喉咙哽咽着,泪水止不住流,擦了流,流了又擦………”作者将亲眼所见的画面和亲身经历的感受诉诸笔端,这些细节都非常真实,且情感细腻,更容易引发读者共鸣。这便是“细节决定成败”最淋漓尽致的体现。

   高考年代秀:50后到90后的青葱记忆

生活是多彩的,它要求新闻工作者突破僵化的模式,运用多样的笔法去反映。毋庸置疑,散文式新闻更受广大读者青睐,愿各大新闻媒体能够将这种体裁发扬光大。无论是为推进新闻事业改革发展进程助力,还是为自己积累更多的粉丝量,借助散文的优势来做新闻,都是件双赢的事情。

作者简介


        神编小妖,笔名:神经小妖。楚楚动人的女汉子一枚。自认有两把笔杆子,想来金陵城一展抱负!2005年至今一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现任劳动时报社副刊编辑和新闻记者,《劳动时报·周末》主编;文思诡谲、文笔亲切;煽情高手,偶尔有些小幽默。擅长纪实文学、抒情类散文、文化评论等,偶尔写写诗和小说;喜欢猎奇,尤其爱写身边人的故事,期待你们成为我笔下的主人翁!同时,望以此公众号为交流平台,与天下广大文学爱好者、时尚潮人以文(闻)会友,为与小妖一样努力打拼的草根写手和创客们提供一个自我推荐的平台。

相关链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